
年轻时曾就读于中兴大学的卢牧师,开场时表示自己此次来台非常兴奋,"当时我在台中去卫理堂作礼拜时认识的第一个长辈,就是那时担任团契领导、诗班教师的蒉建华会督。作了31年卫理宗的牧师,这也是我第一次站在台北卫理堂讲道。"
至于谈到此次主题:卫理宗传统与精神,卢牧师表示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讲这个?是不是要强调宗派主义?"今天很多人批评基督新教就是宗派繁多,甚至有人说这是裂解基督的身体。但卢牧师回归现实,表示其中除了人的软弱、历史的因素,也是因为信仰在面对时代挑战,发展出了不同特点。"我们拒绝自以为强的宗派主义,但跟著时代发展出的特点,是我们要去尊重且学习的。"今天如果因著神的带领,你成了卫理宗的信徒、传道,就要对自己的传统有所珍惜,并发扬当中优点,他问在场会众"要是今天有人问你卫理宗有什么优点,你有什么可与人分享呢?"信仰祖先们带给人类的贡献就是我们要去继续的。
Q1: 什么是Methodist?
讲道时中气十足且风趣幽默的卢牧师跟著开门见山地提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卫理宗英文叫Methodist?是不是你们很懂方法(method)?从历史角度,卢牧师为大家介绍卫理宗的缘起。
众所周知卫理宗最早是由约翰及查理士卫斯理(Wesley)兄弟在英国开始的运动,"卫理宗传到中国后,有很多人翻译它的名称,最明显就是取卫斯理之名而翻成『卫理』,但如果看英文原意methodist为循规蹈矩者之意,所以又有人翻成『循道会』。"不同宣教士以此不同名字在中国各自发展,直到1975年香港循道公会及卫理公会正式联合,成立"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
但其实不管叫什么名字(后来在美国又有较自由一派组成Free Methodist,译作『循理会』,高雄圣光神学院即为其所创),约翰卫斯理直到去世都不承认有这样宗派存在,"他到死都认为自己是英国圣公会的牧师。"卢牧师强调,"在约翰卫斯理的教会观只有一个–圣公会,不应该有其他宗派。"所以这也影响卫理宗的精神,"我们特别强调合一,不喜欢分门别类。譬如总部设在日内瓦长期推动教会合一的普世教协(WCC),长久来主席都是由循道卫理会的牧师担任。"
可确实卫理宗是从约翰卫斯理而来、由他而起,这其中到底矛盾何在?原来约翰的父亲是圣公会(英国国教)的牧师,当时在英国已经有了不同信仰群体出现,譬如清教徒,"因为当一个组织开始结构化,又与政治、财富、权力纠缠不清的时候,自然有很多问题发生。"型式变得僵化,讲很多理论、规范,却失去人里面内心的部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没有跨过英伦海峡,所以直到约翰时代也出现同样问题。"
教会气氛低落、失去敬虔精神,所以当约翰就读于牛津大学,发现那些自称基督徒的人,信仰根本不认真,随意喝酒又不参加礼拜。他就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小组(Holy Club),强调敬虔信仰,"Methodist的称号就是由此而来,这原是当时人取笑他们保守、老古板的别号。"这带出了卫理宗的第二个特色:看重纪律、敬虔的信仰,按照圣经的生活。
而不久约翰卫斯理便将运动组织起来,使它变得更大。可是问题来了,"当你不断强调纪律,就很容易产生律法主义,比别人好的优越感也油然而生,副作用开始出现。" (一)
……未完代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