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博士 – 失去味的盐味道如何?

陈晓东博士 – 失去味的盐味道如何?
聆听讲道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今天我们有个很有趣的题目《失去味道的盐》,那这样的盐是什么味道呢?

我们在开始之前,请先读3章经文,马太福音第5章、第6章和第7章,这是耶稣基督一段非常丰富、非常复杂的教训,这3章经文是一个整体,首先是天国"8福"的教训,这段教训在马太福音第5到7章里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价值。

马太福音5-7章,教导我们以下几件事情。

第1,是邀请和提醒我们神在救恩计划里"神成全律法,所表达的意义" 第2,是邀请和提醒我们去追求卓越的人格。 第3,耶稣透过一系列的讲道,来唤醒我们去选择追求道德的生活。

在这几章经文里重复著一个主题:"天国"。比如:

马太 5:3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马太 5:10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马太 5:20 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马太 6:10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马太 6:13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脱离恶者)。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 马太 6:20 只要积 财宝在天上; 马太 6:33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天国"两个字重复的出现。耶稣在简述了"8福"之后,后面的经文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事情:耶稣基督是律法的成全者。

马太 5: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再接下来耶稣用一系列短讲来道出人生相关的主题,例如:"怒气"、"和好"、"情欲"、"社会关系"等等的问题。在5 章13节到28节的地方出现了"你们要完全"的教导。这里福音书作者马太用了"施舍"、"祷告态度"等一些教导来呼应"我们如何完全"。一直到6章13的 主祷文,我们可以看到主祷文是和"8福"、"如何完全"、"生命的成长"等经文息息相关的。主祷文之后,耶稣教导我们一个饶恕的理由,以及和天父之间互动 的关系,他教导我们宗教的饮食、宗教禁食的意义等等。

在马太 5:13-16节,"8福"之后的一段评语。如果我们成为"8福"中描述的人(虚心的人、哀恸的人、温柔的人、饥渴慕义的人、怜恤人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为义受逼迫的人)那么我们就是世上的盐,世上的光。

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有盐和光这么美好的目标,但不去行,会怎么样呢?这里耶稣用了一连串的反问 马太 5:13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我们如果是一群愿意跟随天国"8福"教训的人,就好像: 马太 5:15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耶稣没有要我们去照亮整个世界这么伟大,但是他说我们可以照亮一家的人。 马太 5:16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之后,耶稣又说 马太 5: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这样的教导成为教会处理文化、社会关系的基础:我们来这个世界不是要废掉它,而是要成全它,因为这是天父所造、所爱的世界,所以耶稣来不是要废掉它,而是要转化、带它进入一个新天新地的行动。

弟兄姊妹当大家听到这些信息的时,也许会很激动,或是很感动,或是心生向往。但当我们默许这段经文时,其挑战又是何等 巨大呢?每当我默想这段经文时,就有这样一些的感受:要么这样的经文对我们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挑战,它将重新塑造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有一个新的起点; 要么这样的挑战诚意太高了,所以我们读完之后只是笑而束之高阁吧。

试想一下自己的人生,有多少时间真的是虚心?有多少的时间,见到别人哀恸时,我们也跟著哀恸?又有多少时间我们的心是 充满了温柔、充满了对其他人的接纳呢?更不要说这个世界本就充满了暴力,充满了凶杀,充满了不公义,我们自己怎么坚持著不参与,怎么杜绝成为帮凶而不自知 呢。

昨天聚会有一个讨论,一群香港的弟兄姊妹在为印尼籍、菲律宾籍家庭助理争取权利而奔走,从这些弟兄姊妹的分享里,我得知在香港有几十万外籍佣工,他们面对了很多不公义、剥削和虐待,甚至这些情形还出现在基督徒的家庭里。

我们在主日里读这些经文,思考神的话语。但是回到家里,面对自己所用的工人,却又充满了凶暴和虐待。所以大家要想到这 些教导:怜恤人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我们想到这些美好道理的时候,又怎么能只把它们放在道理的层面, 而不应用在生活的层面里呢? 我们听到这些教训,可能会感觉很痛心,因为自己还有很多的亏欠和不足;更有甚者为了自己好过,宁可关闭心门,让这些教导左耳进、右耳出,不存在心里。

所以耶稣问我们: 马太 5:13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 马太 5:14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马太 5:15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在这些教导的背后,也是对我们生命的挑战和指责。请问大家,愿意接受这样的改变吗?

现在有很多知识渊博的学者在研究天国"8福",并将它与犹太教文化传统对比,发现当中有很多的教导是相互印证的。将耶 稣的教导和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相比,也发现许多意思相近的地方。换而言之,学者们认为耶稣的教导可能来源于这些文化传统,因为耶稣其实并未说过,这些话 是他原创的。

恰恰马太写到 5: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这就告诉我们,神在他创造的次序里面,已经把这美好的教导安放其中。在耶稣来之前、人和耶稣相处、耶稣去之后,这虚心 的教导、有哀恸心的教导、温柔的教导、追求公义心的教导、怜恤人的教导、清心的教导、和平的教导等等,不是基督教独家拥有的,不是耶稣独家拥有的。但关键 是:

马太 5:17 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马太 5: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当我们听到这些教导后,请大家思考我们该怎么去回应呢?

从5章第21节开始到第7章,耶稣通过一系列的短讲来教导我们应该怎么去回应,怎么去面对生命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来读其中一段:

马太 5:21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马太 5:2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无缘无故地)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马太 5:23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 马太 5:24 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马太 5:25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 马太 5:26 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马太 5:27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马太 5:28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他犯奸淫了。 马太 5:29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马太 5:30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 马太 5:31 「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他休书。』 马太 5:3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他作淫妇了;

如果我们仔细读上面的经文,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排比句式。目前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排比句式是耶稣的原话,还是作者马太在收集、记录耶稣话语时写成了排比句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句式,每句话都先点题,然后用排比来说三点,并做判词。例如:

马太 5:21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这句话是在点题。

马太 5:2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无缘无故地)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排比说三点。

从这样的句式结构里,我们可以看到耶稣讲话的一种风格,耶稣就是用这样风格的话语来对我们进行教导的。但是这些教导到 底是律法,还是一种神学的修辞呢?如果这是律法,我们跟随主的人就要竭尽所能的完成律法的要求。如此说,福音是可以成为律法的。但也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讲 法,说这是一种神学的修辞,不但要看字面意思,还要看其背后的含义。

马太 11:12 天国是努力进入的

我们要这样理解神对我们生命的要求。例如耶稣说不可杀人,不单是行为上、外表的要求,还包含了内心里,当我们和人冲突,当我们怒气发生的时候,不就已经干犯了神对人的要求了吗?

所以我们要思考:那怎么办?——这才是关键。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况,难道都要死光,都要在神的地狱之火里被惩罚吗?这就我们今天的题目:如果盐失去了味道意味著什么?

如果我们这些基督徒,或是号称是基督徒的人,活不出神的样式,那意味著什么?如果这个盐的味道真的失去了,这就意味著耶稣渴望我们成就的人格不能被达到。耶稣教导的天国"8福"的各样生命品格,我们就没有动力去达成。

如果我们这些盐失去味道,即是在耶稣短讲里各个场景中失去了道德抉择的自由。我们也就没有能力去实现"8福"的品格。请大家不要忘记,耶稣的语重心长、他的邀请是:我们是世上的盐。我们是世上的光。

我们只能捶胸顿足、羞愧难当的说,"我罪!我罪!我的重罪!主啊~我知道,我是世上的盐、我是世上的光,但是我达不到 主你要我做的事情。我的生命里面做盐,但是没有咸味;我的生命里面作光,但是我把光放在斗底下。我心里失去了勇气、能力,还有渴望,我达不到你的标准,活 不出你的形象,活不出你的义。主啊~我怎么办。"

当我们默想这些经文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不要将自己陷入到律法主义当中。耶稣在这里告诉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他的要 求;但他没有说我们现在就要达成,他发出的是一个邀请,我们现在可以选择一个改变,可以再一次将我们发酸的腿、下垂的手靠著神的恩典举起来。当我们愿意再 一次定睛仰望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时,十字架会发出救赎的光,来进入我们生命深处、赋予我们能力、爱心、盼望。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经文,能够看到这个重要 的提醒。

在我们生命的成长里面,会看到很多的师傅、很多的榜样。有的师傅叫阿波罗、有的师傅叫保罗、有的师傅叫彼得。我们很容 易陷入一种盲目:用这些师傅替代了神,把这些师傅放得比神还大。但是保罗提醒我们:每个生命,让它成长的是神。所有的师傅是帮助我们靠近神的、与神建立更 深的连接。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从天国"8福"里就会有更深的体会:是的!主啊~你告诉我:虚心的人有福了,但是我做不到。主啊~你告诉我:哀恸的人有 福了,我也做不到。温柔的人、饥渴慕义的人、怜恤人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为义受逼迫的人这些我都做不了。。。。

各位弟兄姊妹,也许正因为如此的坦诚,也许正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不足,我们才能够再一次的回到神面前,求能 力、求宽恕、求出路、求成长,失去咸味的盐可不可以在再一次有味道呢? 我相信是可以的,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神面前,把我们的手掌打开,求神按著他的真光来 照亮我们的时候,求神用他无条件的爱再次充满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行公义、好怜悯,能够谦卑的与主同行。阿门~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