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感到无聊"是好

哈佛教授:「感到无聊」是好
哈佛大学研究幸福的教授 亚瑟·布鲁克斯
哈佛教授:「感到无聊」是好事
亚瑟·布鲁克斯的《重启人生》
《哈佛商业评论》8月26日发布的一段新影片指出,无聊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哈佛教授亚瑟·C·布鲁克斯(Arthur C. Brooks)警告说,若人们总是回避无聊,就可能错失思考人生更深层问题的机会,甚至导致焦虑与忧郁。

这段影片名为《你需要感到无聊,原因在这里》(You Need to Be Bored. Here’s Why),强调无聊并非人类心智的缺陷,而是一种特征。布鲁克斯解释,当人们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时,大脑会启动所谓的"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这一过程会自然地将思绪引向有关生命意义与目的的更大问题。

布鲁克斯说:"当你什么都不想,任由思想游走,开始思考例如:我的人生有何意义?这类不太舒服的存在性问题时——其实这非常重要,非常有益。"

他将此与现代人的习惯作对比:人们习惯在任何闲暇片刻(甚至红灯等候几秒钟时)立刻拿起手机,填满空白。他认为这种不断的刺激干扰了大脑自然的反思过程,导致他所称的"意义的毁灭循环"(doom loop of meaning)。

布鲁克斯指出:"我们社会如今忧郁与焦虑症的大幅增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其实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远比上一代人更迷茫。透过不断使用电子设备,我们几乎彻底关闭了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

他还引用哈佛心理学的一项实验:参与者被要求安静坐15分钟,房间里唯一可做的事就是按下一个会带来痛苦电击的按钮。结果大多数参与者宁可选择给自己电击(有些甚至多次),也不愿忍受无聊。他认为,这正反映出人们多么抗拒静下心来面对不舒服的思绪。

作为实际建议,布鲁克斯鼓励人们刻意为"无聊"留出空间,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他分享了自己的习惯:晚上七点后不用手机、不把手机放在卧室里、不允许家庭聚餐时使用电子产品。此外,他还会定期进行"萤幕洁净"(screen cleanses),在较长时间里不用社交媒体或电子干扰。虽然一开始困难,但他说这种操练会渐渐变得容易,并帮助人们恢复专注力。

"试著练习忍受1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无聊,然后看看你的生活会有何改变,"布鲁克斯说,"你将开始挖掘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目的、意义、连贯性、价值……而谁知道呢?你或许真的会更快乐。"

亚瑟.布鲁克斯(Arthur C. Brooks)是哈佛大学研究幸福的社会科学家教授,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从科学与哲学出发,对于人们如何能够拥有最美好的生活,提供洞见与策略。他的代表作之一《重启人生》(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就是从自身的生命经验出发,佐以丰富的科学研究证据,提出了"重启人生"的可能性:借由生命转型,追求新的意义,人生下半场依旧可以活出精彩。

2 3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