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 > 社會
內地信徒過中國特色元宵節 月上柳梢頭思想神創造
2018年03月02日05時18分 上午 Posted.
 | » 元宵節教會可以舉辦《聖經》故事為主題的彩燈。(圖:網絡圖片) | 今日(3月2日)為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被視為中國情人節,傳統習俗男男女女出門賞月、燃燈放焰、猜燈謎、共吃元宵。中國有基督徒建議過具中國特色的元宵節。 遼寧一名基督徒趙雅各於《福音時報》發表意見,指中國基督徒可以過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元宵節」。他稱,有一基督徒姊妹批評教會裡都是一堆一堆的大齡單身姊妹,找男朋友困難,覺得教會只強調「分別為聖」,跟社會脫節。 趙雅各指,中國的傳統節日各有色彩,基督徒不能避免節日氣氛帶來的各種壓力,教會可以把舊的習俗和隨著歷史的發展,在節日裡擴展一些宗教色彩的活動,讓人從節日的熱情和奔放回歸到神與人同樂。 他認為節日文化是沒有國界,例如西方的聖誕節,中國人也會慶;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外國人也開始過這節日。「在德國巴瓦利亞有一個小鎮叫迪特福特,那裡的居民過中國的春節比中國人還多,他們穿著中國傳統服飾,舞龍舞獅,盡情歡樂。」
趙雅各建議,在元宵節傳統的賞月、觀燈、猜燈謎活動外,教會也可以搞一些這樣的活動。「不但自己教會的弟兄姊妹參加,還要敞開大門,邀請朋友一同來參加。賞月之時讓神造天地的知識普及化,告訴人們沒有神的創作,就不會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不會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佳句,更不會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描寫的正月十五,人間愛情的詩句。」
他指,「借助文人墨客化鄉思,寄明月的佳句,與基督教文化的結合,讓人認識上帝,看見月亮撒下銀色的清輝之時,就會對造物主產生感激之情,這是我們當做的事情。」
趙雅各認為,教會還可舉辦以《聖經》故事為主題的彩燈,燈謎可以採用《聖經》知識提問或與信仰有關的話題,答中就送小禮物。
趙雅各稱,所有節日文化的主題都可以賦予新的價值和意義。他強調:「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裡,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展現上帝的愛。」
元宵節為中國正月十五,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在2008年6月,元宵節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