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 > 社會
6千萬中國留守兒童 牧者成立網絡團隊支援
2018年04月03日05時30分 上午 Posted.
 | » 中國留守兒童有6千萬,教會肩負經濟與關懷責任。(圖:網絡圖片) | 4月4日兒童節將到,正當各地為兒童舉辦活動慶祝節日,中國的留守兒童問題依然嚴峻,成為目前中國社會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 根據中國官方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留守兒童有6,000多萬,2016年未滿16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中國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及心靈的關懷,對他們成長影響至大。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去年4月26日聯合發佈2016年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6)》透露,2010年後中國留守兒童引發的事件突增增幅顯著。例如去年除夕夜,雲南15歲少年小龍喝農藥自殺,留下遺書表示沒有美好的家庭與童年,事件令人心酸及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基督時報》就有關問題採訪基督教界人士,探討教會的應對和關懷行動。
教會整合資源建立網絡助貧困家庭
來自東北三自的基層教會P牧師認為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是教會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所做的不多。他認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源是在於家庭的經濟收入,年輕父母為了家庭過更好的生活,出外打工把孩子留在家裏,所以解決農村家庭的生活條件至重要,例如自主創業與就業。「現在這些問題已經不是教外的的問題了,是一種必須正式納入到教會日程上的一個問題。」
P牧師建議,商企團契除了參加聚會一起做禮拜,教會也應幫助他們提高靈性的觸覺,鼓勵他們以資源幫助有困難的家庭。「可以設立一些基金,作為創業基金去推動貧困家庭創業,然後對方有了發展能有盈利的時候,再把這個基金收回來。」他感歎,現在教會沒有什麼力氣去推動這些專案,只靠一些奉獻款,做一些慈善捐助是不夠的。
有見及此,P牧師現時帶領一些年輕的大學生,通過互聯網、電商等方式為需要外出務工的人提供幫助。「還可以整合教會的各種資源,形成一個團隊。先把農村帶動起來,然後帶動城鄉,形成一個成功的模式之後,再到另外一個教會,或者另外一個城市,也根據他們的特點幫助他們去做起來。這樣不斷不斷地推廣,一個城市接一個城市,一個教會接一個教會形成一個網絡。」
教會肩負教導與關懷
農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其實亦牽涉到家庭教育與關愛的問題,P牧師認為教會應擔起兩方面的教導責任。
他首先指出,親子關懷很重要。父母應給予孩子內在生命和精神價值的引導,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其次是農村教會要對這些孩子進行關照和跟進,無論教會的管理、牧養,信徒家庭的生活都要連接得上。
總而言之,P牧師認為留守兒童問題很廣泛,包含著社會的問題、教會的教導、信徒的信仰,是要三個層面一起來擔當責任的。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