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明爱展晴中心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期间进行《小赌怡情?— 中学生参与赌博的诱因》研究,共向六间中学的学生发出问卷,结果发现社会和家庭竟然最"教坏细路",有6成及约半数人分别从社会资讯及父母家人那里认识赌博。
此外超过7成受访者父母(39.0%)及家人(32.8%)有赌博,朋辈(24.6%)和同学(17.7%)比例较少。明爱认为中学生身边亲人去赌会直接诱使他们接触赌博的机会大增,若他们不能抗拒可能成为他们日后沉迷赌博的起点。 在1040位成<功受访的学生中有3成半表示曾经赌过。近9成有参与赌博的学生表示在15岁以下已赌过其「第一铺」,令人忧虑。甚至有3.5%学生3岁时已第一次「参与」赌博,明爱认为这是所谓「童子手」的现象。
表示曾赌过的学生中,半数人的首次是与家人一起赌,38.6%与朋友一起,22%表示与父母一起。而他们大部份赌博的目的是为了解闷(55.7%)、想嬴钱(54.1%)和想寻刺激和开心(48.6%),亦有小部份人为了忘记烦恼(14.1%)或逃避问题(5.7%)。
而这样的担心是有理由的。同次调查中逾3成学生认为赌博"吸引"和"非常吸引"(共35.6%),近二成半更相信赌是可以令他们发达(24.9%)。明爱这些信念反映他们对赌博存有一定的期望,不认为赌对他们有坏处,增加他们参与赌博的诱因。
调查又问及他们对于别人邀请赌博的反应,结果也令人忧虑。一成多的学生不懂对别人的赌博邀请 “say no”,更有四成人认为赌博是不能避免的社交活动(38.7%),认为拒绝接受邀请令他们感到尴尬的有3成。另外亦有接近两成人为了得到朋友的认同而不会"托手踭"(拒绝邀请)(18.4%),这反映很多学生不懂如何拒绝别人赌博的邀请,在别人邀请赌博时亦没有思考赌博的害处。
青年人难逃朋辈家人赌博影响
青少年需要安舒的家庭作为成长基地,但调查显示有家庭或朋辈同学赌博的话对学生不无影响。家庭方面他们主要担心的是家庭经济(42.4%)以及引起家庭之间冲突(34.8%),其次是对赌博的家人不信任(18.9%)及怕自己被忽略(15.5%)。
朋辈影响方面,分别3成的学生担心受赌博的同学影响学业、成绩退步或被要求借钱,26.6%怕被邀请一起赌博,因同学朋友赌博而"想逃学"亦占13.0%。有趣的是,受访学生中只有69人认为自己完全不会受到身边家人朋友赌博的影响,只占总人数的6.6%。
明爱认为研究结果亦显示受访中学生对赌博有非理性的思想,希望从赌博中赢取金钱,担心此幻象令中学生不能认清赌博的真面目,因此参与赌博活动会增加危机因素令其将来可能成为病态赌徒。机构又担心现时有关防治问题赌博的教育在香港仍未普及,若未能及早做好预防工作,中学生沉迷赌博所衍生的问题恐怕会更趋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