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希案前两个阶段审讯中,沈冠成的名字数次被提及。城市丰收教会展开认购思创、Firna债券等相关涉案交易时,他正好担任教会与思创审计项目的合伙人。
质询证人过程中,有许多文件与电邮都与沈冠成有关。被告在来往电邮中形容他是"很难对付"的审计师。因此,沈冠成的证词被视为康希失信案的关键证据。
沈冠成接受检方质询时首先回答审计师的角色和责任:审计师并非查验客户文件真伪的专家,建议客户交易的合法性或商业价值,并非审计师的工作。但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师会保有一定的专业怀疑。
这一解释与上一位证人程瑜相似,他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审计事务所。沈冠成在2008年1月从前一位项目合伙人程瑜手中接下城市丰收教会与思创这两位客户。
出庭当天,检方呈堂的证据揭露沈冠成曾在2009年4月就教会的账目提出两大疑问。第一,城市丰收教会和思创有何关联?第二,教会为何选择如此小规模的公司管理上千万元的投资?
根据控方的证词,沈冠成曾对思创财务报告尤其与教会的关系提出多项质疑,但被告人没有优先向沈冠成解释,而是去找私交甚笃的冯道清会晤,而且那次重要会面故意向沈冠成隐瞒。
在沈冠成于2004年接手Baker Tilly之前,冯道清一直是该审计事务所的管理合伙人。冯与教会高级管理层的关系密切,而且他曾给予被告人审计与会计上的咨询;被告人同时也仰赖他的建议。
虽然沈冠成是实际负责教会与思创的审计项目,但他不解为何教会高层更加热衷与冯道清私下商讨账目问题,也不清楚冯道清都给出哪些具体建议。
控方在庭上还向沈冠成出示几份他不曾看过的文件,这些文件包括教会管理委员会成员的来往通信。看罢后,沈冠成对教会的一些交易产生了诸多疑问。
其中一封是当时的思创董事、Firna老板何清伟(Wahju Hanafi)签下的个人担保书。根据以往案情,思创与Firna涉嫌向城市丰收教会发售虚假债券,目的是资助康希牧师妻子何耀珊的音乐事业。
检方呈堂的何清伟2008年11月发给两位被告周英汉和黄玉音的电邮中说,"Firna在整个安排中『只是协助将钱转出去』。"
沈冠成表示这封电邮让他质疑Firna债券的真实性,"这给人的印像是债券收益不是给Firna,而是作其他用途。"(注:根据何清伟去年作证的解释,他称这是教会财务经理黄玉音帮自己弄清楚账目。)
另外,检方又公布被告人陈一平与陈绍云在2010年3月的手机短信内容。在短信中,时任教会管委会副主席陈一平向财务经理陈绍云提出主任牧师康希心中的疑问。
"康牧师想知道在我们上个财政年所赚的700万元投资回报中,有多少是从『教会、思创与Firna』债券以外赚来的真钱(real money)。意思是从『世界』赚进的真钱(actual money)。"
看到这个被公开的短信后,沈冠成对"真钱"一词感到困惑,他也质疑为何区分债券投资与教会的其它投资。在他看来,这样做是没有道理的。控方也因此把这些私下的电邮和短信内容视为被告的犯罪意图。
不过,沈冠成在庭上也透露他相信思创有能力还钱给教会。一来,思创的董事属高净值人群,有办法凑钱。二来,他对担保人何清伟的经济实力有信心。
另外,当沈冠成读了周英汉、陈一平和黄玉音在2007年7月的电邮往来后更加困惑。黄玉音在电邮中直言音乐专辑预估销售额大概只有270万美元,根本不足以买回1,300万新币的思创债券。
沈冠成在庭上表示,如果他事先知情,一定会质问教会董事会,"既然明知思创的情况,为何还购买其高额债券?"
根据何清伟之前证词的解释,这270万美元只是思创事前所做保守的预估,但之后在美国市场实地操作的专业人士提出更详尽的预算,认为可以更多牟利。因此思创对购回债券又燃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