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慕皑牧师谈海外华人教会面对五大挑战

吁华人向衰落的西方以及中国同胞传福音

张慕皑牧师谈海外华人教会面对五大挑战
张慕皑牧师对西方教会的没落和中国大陆属灵的需要表示深切的关注。
香港建道神学院杰出研究教授,九龙城浸信会主任牧师张慕皑牧师往澳洲主讲青年会议。12月15日于雪梨中央浸信会举行的讲座题为"海外华人教会面对的挑战",张牧师分享海外教会面临的挑战,呼吁海外华人向西方国家和中国大陆的同胞传福音。

张牧师以华人教会统计为开头,据最新调查,中国人移民始于14世纪之前,直到19世纪掀起移民潮,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已有超过3,800万华人移民海外。在亚洲占80%,南、北美占15%,欧洲占2.3%,太平洋各岛屿占1.7%,非洲地区占0.4%。2000年有7,000间华人教会,其中香港占了1,200间,但规糢较小,台湾有3,000间,东南亚1,000间,美加1,300间,澳洲与其他地方共有500间。

华人教会虽在增长,但差派出去的宣教士只有1,000多位,比起南韩所派的8,000位要少得多。由于很多在海外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和感觉孤独的人开始回归,加上香港中国经济稳步上升,2000年出现了回流潮,而且回流人数逐年增长。

早期在加、美、英、澳等地的华人教会以粤语教会为主,但未来的趋势将是国语教会增长速度快于粤语教会。那么华人教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呢?信徒背景变得复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有的语言相同但文化背景不一样,在教会管理问题上是否会遇到怎样的难题呢?

挑战一、什么教会管理模式可行?

张牧师说有些教会实行"一国一制"形式,将所有宗派背景融为一体,但果效不明显;有些教会采用"国中国"或"一国多制"形式,容许不同语种的独立聚会,有利也有弊。他说圣经原则是标榜多元化,初期教会希伯来人、犹太人和其他人一起聚会,不是一有问题就分开的。圣经教导合一,成为一体。但另一方面在教会增长研究中,发现同一背景的会众发展较容易。分开不同语言聚会,虽然暂时行得通,但对长远发展有潜在的危机。他总结不同的教会应根据圣经原则联系实际需要制定管理的模式。

挑战二、商场管理使用于教会吗?

张牧师说教会中不少人学会商场管理学,很自然将外面的观念搬进教会。有神学生告诉他,香港有教会用问卷调查评估传道人。试问谁有资格评估牧师或传道人呢?评估又是否正确呢?将世俗的文化搬进教会是不是一件好事?张牧师从基本教会观分析,他说:"教会是一个家,从家的角度看,评估传道人就好像在家里评估自己的亲人一样。"亦有些人不喜欢传道人,竟然要传道人每天具体报告一天做了什么。他说牧师、传道人是教会的牧者,好比家里的父母,哪有子女评估自己的父母的?而且这问卷将很可能成为武器去互相攻击,因此不是好事。

讽刺的是,其实有很多大型企业都是从圣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张牧师说经常在公司简介上看到的“mission statement”其实就是从圣经来的,美国甚至有商界领袖写了一本书叫做《Jesus CEO》,这书一出便很快成为最畅销书籍。"别人到教会取经,我们反而从商界里找答案?" 张牧师还提到《Art of evangelism》,眨眼看还以为是传福音的秘笈,其实讲的是从圣经研究得出的营销技术。很多时候基督徒看不起圣经,但世界的人却比基督徒看圣经还要深入。

反过来问,是不是商界的知识就完全不适用于教会呢?张牧师说也不一定,例如《标杆人生》的作者Rick Warran牧师,如果没有好的市场营销策略,再好的书也不能畅销。

挑战三、如何面对西人教会的衰落

"面对西人教会的衰落,我们是否应该拍手称好,幸灾乐祸呢?"张牧师表示,虽然很多西人教会走向没落,但是华人教会不但不应该看不起他们,反而应在感恩之余,把福音传回到他们中间,因为是西方宣教士首先把福音传到中国的。

他叹息一些欧洲国家教会的衰落,比如德国的巫师的数目比牧师和传道人加起来还要多。他说现在留学生受到的歧视比以前少了很多,应该多融入西人社群,与西人多交往,向他们讲福音。他说:"面对西人教会的衰落我们应该将福音传回去作为回报,并鼓励土生土长的华人发展教会工作。"

挑战四、OBC如何鼓励ABC带领教会?

张牧师说华人教会的OBC(Overseas Born Chinese)未能有效带领ABC(Australia Born Chinese)起来领导教会。有很多很热心的ABC在教会事奉,但为什么不能接班?OBC没有给他们机会带领教会。张牧师很欣赏ABC专业能力好,积极讨论,擅长出点子,希望他们能给予训练的机会成为传福音给本地人的生力军。

挑战五、向中国同胞传福音

现在国内佛教徒发展迅速,他们模仿基督教,也开始了自己的诗班和讲座,张牧师鼓励华人基督徒应该在他们之前撒播福音的种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流笛咩i,希望打开中国福音的大门,现在政治对宗教并没有阻挠,阻挠的却是经济。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人们会越来越变得往"钱"看了。"他敦促华人教会把握良机,因为中国大陆的禾场很大,他说海外教会就像圣经中的以斯帖,神把中国人送往海外为的是把福音传给同胞,因此我们要装备自己,如大陆工作,用生命影响生命。

最后张牧师以William Borden宣教士的感人事迹,鼓励中国人的我们应积极拯救中国同胞的灵魂。William Borden出身芝加哥一个富豪家庭,作为家族承继人,16岁中学毕业后周游列国,看到亚洲国家福音的需要,便立志当一名宣教士。当时家人朋友笑他傻,但他在自己的圣经上写“No Reserves”;后来在耶鲁大学读书期间因为灵性好,生命成熟,成为校园很有影响力的人,并经常在校内组织查经,当时他又在圣经上写了“No Retreats”;毕业后,他只身前往中国,对当时中国的回教徒很有负担,可惜在埃及患传染病去世了,后来人们发现在他圣经上又加了两个字“No Regrets”。张牧师鼓励在座年轻人:"西方宣教士可以这样为中国献上生命,你们更应该读好书,预备被神使用!"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