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德国最新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德国人对同性婚姻表示认同,当中更有74%德国人认为同性恋者应享有与常人相若的权利,包括领养权。但法国则有53%人坚决反对同性夫妇的领养权,认为允许同性伴侣收养子女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对儿童不负责任。
而根据《Charisma》报导,美国德州大学副教授Mark Regnerus在一项研究中发现,被同性伴侣领养的儿童处于令人担忧的危险,24%被男同性恋者领养及12%被女同性恋者领养的儿童承认曾有自杀念头,远高出在正常家庭长大儿童的5%。
在支持与反对双方各执一词、争持不下的情况下,一位17岁法籍越南孤儿Benoît Talleu就发表了其对同性恋者领养权利的看法及自身诉求。
Benoît Talleu在法国今年维护一男一女婚姻的大游行中发表心声,表达希望拥有爸爸和妈妈的天然渴求,引人深思。美国加州一位教授Robert Oscar Lopez认为他的言论震撼人心,将他的发言翻译为英文,而香港的IQUEST得到授权将之翻译为中文。
Benoît Talleu说,有一对父母是孤儿梦寐以求的事:"如果你问一个等候被领养的孩子要什么,他们只会给你一个答案︰一个妈妈、一个爸爸。"他认为对每个孤儿来说,最梦寐以求的就是一对爸爸与妈妈,这是孤儿"需要"的,相反同志对孤儿则只是"想要"。
他反问:"领养儿童服务是为了赠送一个婴儿给没有孩子的人吗?"
他激动地说:"我们不是你的奖品,不是你的权利。你把我们当是你的权利,这其实是一种暴力。我们的亲生妈妈有勇气把我们交托给孤儿院,但那不代表我们因此就成为别人的物品。"
他极力捍卫孤儿对被领养的同意权,他表示:"若说一名孤儿,因为他住在孤儿院,所以就不值得拥有妈妈或爸爸,这是残忍、不公义、以及违反平等!"他指出孤儿从来没有义务去解决不育问题或让不具生育能力的同志"感觉好一点",并再一次肯定有爸爸妈妈才是对一个孩子最好。
他又说,不质疑同志可能相爱,但是住在孤儿院里的孩子先生的需要不会改变。他又说,"法律应是保护弱小的人,不是满足最有势力的人。父母是为孩子存在,孩子不是为父母存在。"
他说,法国是诞生人权的国家:"在我们的国家,儿童应享有权利,而不是变成别人的权利。"
这位年仅17岁的年青人提醒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同性恋是否有权领养孩子的问题上,这班孩子的权利才是问题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