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在的掙扎
一、 怒氣——康希牧師所說的「怒氣」是指示不正常、不適當、有破壞性的怒氣。如生氣時臉漲得通紅,身體顫抖,拿頭去撞牆,用拳頭打門等幾乎像是來自魔鬼的怒氣。這些都可從一些小癥兆中看出。
二、 受害者心態——康希牧師說:「不能為自己人生負責的人根本就沒有長大。儘管他們抱怨不被愛、不被支持,卻也無法接受你的愛和支持,因為受害者以為緊抓住痛苦便可以操縱那些傷害他們的人,所以他們不喜歡饒恕,不管你付出多少,他們都覺得不夠。」
三、 控制狂——「控制狂」很難敞開內心:「他不希望你看見他脆弱的一面,不喜歡承認他需要你,而且佔有慾或嫉妒心很重,他們要一直控制你的時間,控制你整個生活。」
四、 性格淫亂——人若無法在婚前尊重你的身體,就別期待他在婚後能真正愛你,因為色情會摧毀親密關係,而且他們大多缺乏忠貞的觀念。
五、 還沒長大——有這種缺點的人都不願表現出成熟負責任的態度,結果迫使他們的伴侶扮演父母的角色。但當你和一個不可靠的人在一起,最後一定會對他失去信任和尊敬。
六、 情感無法敞開——千萬別和情感關閉的對象交往:「若對方無法向你表達感受,你們的關係就是膚淺,而且充滿挫折感。光是個好人不能保證感情能夠持久,對方必須願意拆毀自己心中的保護牆,否則你一直逼對方敞開內心,最後對方就把你推開。」
七、 還未放下前一段感情——康希牧師說:「若果對方對前女友或前男友心存抱怨,或者對他們仍有罪惡感,跟這樣的人交往只會帶來痛苦和失望,因為對方的心可能還沒有痊癒,還不能談感情,這樣的婚姻或感情最後一定會出問題。」
八、 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康希牧師表示有五個童年的情感包袱常常被人帶入感情生活中,分別是:性虐待或傷害、性別錯亂、身體或言語上受虐待、被父母拋棄和錯誤的宗教信仰。這些經歷有機會令人長大後心理不健全。
外在的掙扎
一、 年齡差距太大——康希牧師雖然也同意年齡差距太大的婚姻也許能成功,但大多數出現的是價值觀問題,另外還有年長的更年期後對性慾的渴求有所減退,令關係更容易受到試探。
二、 屬靈信念不同——康希牧師說:「當感情漸漸成熟和認真之後,屬靈的信念和價值觀的重要性就會浮現出來,愈不相同,爆炸威力愈猛。」
三、 不同的社交、種族或教育背景——健全的感情是建立在彼此的相同點上,如果漠視兩人之間的大差距,當你藏不住真正感受時,衝突會一發不可收拾。
四、 凡事都要干涉的父母——凡事都要干涉的父母不會尊重跟你們之間的界線,他們會榨乾你們的時間和精力。
五、 相隔兩地談戀愛——康希牧師認為「距離就是美」,很多情侶走近才發現問題存在:「因為相處的時間有限,不可能坐下來好好的談談兩人的問題,也就不可能學會一起解決問題,或是建立更深入的感情。」
經過篩選不合適的伴侶後,康希牧師又教導眾人如何找到對的伴侶。他認為婚姻要持久是要兼備品格、來電、合適和委身的承諾,而「好的品格」則包括不斷追求個人的成長、能夠敞開情感、誠實、成熟、有責任感、健全的自尊和正面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