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对焦─ 同性恋与文化之战的再思 編輯室 2008年3月27日星期四 上午6:08 当福音派领袖发声、呼喊,教会当奋起迎战世俗潮流之际,有没有可能我们失去标的,陷入血气之争呢?在台湾最新一期《走出埃及》月刊中,灵粮神学院专任教师林玮玲以"同性恋与文化之战的再思"为文,提出值得深思的反省。 文中首先提到作者参加一场以同性恋为主题的伦理座谈,本来是场各抒己见的理论交流,之后却演变成火爆的对辩和听众情绪性抗争收场,"这些怒气都是向著『反同性恋』的基督徒讲论者投掷,一种两军对立的冲突一触即发"令作者首次体会同志议题竟然可以让非当事者那样情绪投入! 文化之战的再思 文中提及"文化战争"的概念早已应用在非宗教性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对阵较劲中,如美国长久来共和、民主两党,保守与自由主义的对垒。"但是当基督徒开始应用这些说法在宣教上,指的是在社会的伦理、价值、信仰实践上,…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在美国代表保守阵营的福音派领袖杜博生(Dr. James Dobson)以『内战』来形容美国圣经主义基督徒所遇见的处境。" 当杜氏号召同道起来回应这场文化之战,奋起对抗不合圣经的世俗潮流,堕胎、暴力、同性恋等,不难得到许多信仰纯正,特别是基要派信仰者的支持。但作者此时点出她的观察与忧心,"遗憾的是,许多时候这样起身为真理护卫的好意与勇气,若没有圣经中另一面真理的平衡,基督徒自己很难不血气地攻讦诋毁对方为魔鬼而仇视叫嚣,这是基要主义在美国越来越被窄化、鄙夷的部份原因。到头来基督徒要起身护卫的,能不能获得更多立场模糊不明的中间者了解,转而支持,极可能受我们自己的表达、陈述、态度的影响。" 中道的提醒 接著作者引美国三一神学院教授约翰.卫比治在回应前述"内战"呼声的提醒,就是基督徒应拒绝这类"敌我分明、非黑即白的言词执拗,比喻战争的用语,只会带出更多难题。"作者以为"文化战争用语会点燃愤怨,使得本以十分困难的『爱仇敌』更难实践,同时文化战争用语可能扭曲我们的立场,使得让人与神复和的福音,被错误理解成发泄愤怒的谩骂。" 作者提醒"基督徒卫道人士要小心,不将仅持不同意见的人视为仇敌、异端,避免不容中间立场,或强化对方敌对态度,造成毫无转圜余地。"并以美国福音派协会主席在一次演讲中的勉励说明,"我们对堕胎和同性恋的立场非常清晰,然而我们需要的是公正平衡、表达得体,又合乎圣经的领袖,以免我们疏离那些我们企图去带领的人群。" 的确,教会积极回应时代危机,却又不致沦为血气之争,需要众人更多的学习、祷告,主耶稣对罪人的怜悯,同时有对罪清楚分明的态度,当值得我们留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