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專基督徒團契聯署:派錢三百億未能解決社會問題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大專部、 香港專上學生福音團契以及香港七個大專院校的基督徒團契在4月12日發出了聯合聲明回應財政預算案,指出每人派6000元合共派錢300多億的方案未能處理社會的深層性和結構性問題,促請政府應對社會的長遠作具前瞻性且長遠的政策規劃藍圖。聲明建議這三百億可投放於教育、醫療、公共交通、房屋和環保這幾方面,去為香港作長遠規劃。 以下為聯署聲明全文:
基督徒回應財政預算案聯署
我們是一班關懷香港的基督徒。 前言 當今年政府擁有七百多億的財政盈餘,除了退稅,財政司司長還提出向年滿十八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派發六千元,與市民大眾同享香港的經濟成果。面對這建議,我們希望財政司司長重新構想六千元加起來這三百多億元對社會的效用,這六千元雖令市民受益,但無疑只能一解燃眉之急。然而我們要問這三百多億在政府的眼中,可以怎樣處理深層與結構性的社會問題,與社會長遠的需要﹖我們作為香港的公民,在此表達我們對這社會的遠景。 我們的關注與信念: 我們相信上主對世界的管理與照料,世人乃受託之管理者,世人藉著參與社會事務活出上主的憐恤與公義。我們希望在社會中實踐關懷鄰舍,活出上主提醒世人關懷貧乏人、外邦人、孤寡與寄居的教誨,因我們並非只為自身與現在的利益而發聲,我們希望為著社會中不同群體發聲,從而學習在我們的社會中活出管理者的職責、善待鄰舍、我們的下一代、與大地。 因著信仰的教誨,我們特別關注到當下香港的民生處境,尤其一般勞苦大眾、基層市民的生活,我們看見近年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加上百物騰貴、樓價、租金不斷上升,這對市民(特別是基層市民)的生活壓力只會百上加斤;而且面對人口老化,社會對醫療的負擔將有更大的需要。 我們看見政府若從始以派錢方式來面對社會的深層次、結構性的問題,這實在並非良策,我們希望政府官員能具體地透過今次的財政預算案表達對香港長遠的承擔和承諾、與關注社會的需要。我們認為財政預算肩負著社會財富再分配,分擔社會長遠的需要的重任,因此我們希望政府應該對社會長遠的需要,有一個果斷、具前瞻性、且長遠的政策規劃藍圖,讓市民知道,無論經濟環境好與壞,政府都並非只是一味以派錢款待大眾。 我們並不會唯唯諾諾,一味地向政府的政策說好,因我們參與在社會的事務時,按我們所抱持的信念,若我們能夠建議這三百多億元怎樣運用,我們希望透過這份立場書,邀請社會各方人士與我們一同反省、一同為著不同社群的生活環境、及其需要而規劃社會,真正回應市民生活所需。 我們的期盼與訴求: 我們希望政府投放這三百多億的資源於以下兩至三項,讓市民看見政府對香港的長遠規劃與承擔。 1. 教育 當把握現時出生率下降、學校收生不足的契機。請政府在中、小學大力推行小班教育,減低師生比例,讓老師有更多時間照顧學生學習上的需要;同時由於學校推動融合教育,在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希望政府增加老師、社工、言語治療師、輔導員等人手,符合與學生的比例,以滿足學生在這教育模式的需要。 在大學教育方面,政府應大大增撥資源在科研的經費、與協助一些人文學科的學系,因為這才能夠讓大學生有較均衡的學習環境,並非只以學生的口味或市場的選取來決定科系的存亡。 2. 醫療 面對人口老化,市民對公營醫療機構龐大的需要,政府應一方面推動全民醫療保障,讓市民在退休時有能力支付醫療開支,同時讓政府長遠為著人口老化部署。另外我們希望政府重新檢定藥物名冊,讓長期病患者、患嚴重疾病的市民不會因為無力支付高昂的藥費、醫療費而無法接受適當的治療。 面對公營醫院醫護人員流失問題嚴重,以致醫護人員人手嚴重不足並工作壓力深重,病者(尤其專科門診)輸候時間愈來愈長,但每次見面時間非常短,不少病者病情被耽誤。我們希望政府增撥資源在培訓醫護學生,同時為現職醫護人員,訂立每周最高工時、著力挽留具經驗的醫護人員,同時為年青的醫護人員提供專科培訓,好為現在與將來市民的醫療需要作為準備。 3. 福利政策 為協助精神病康復者重返社區生活,我們促請政府重視精神科社康護理服務、增加精神科社康護士的人手。此外,在照顧(獨居)長者、支援傷殘人士及其家屬方面,亦有增社康護士人手的必要。 我們希望政府協助單親家庭、未住滿七年的新來港人士自力更生,促請政府增加每個社區的託兒服務。 我們希望政府大力在地方、租金、營運成本上支援每個社區推動社區企業,以提供基層人士、不同的弱勢社群可以透過社區企業,發揮他們的技能並投入社會,同時亦促進發展社區經濟。 4. 房屋 現時香港社會面對樓市的炒風熾熱,樓市的價格屢創新高,升斗市民往往窮一生為「樓奴」,我們認為並非所有市民需要置業才能安居,但政府有能力與有責任穩定樓價、提供市民基本的住屋需求、讓不同階層的市民有均衡的機會租住與購買住宅。 我們認為政府的資源應投放在增建公屋、復建居屋上,以面對市民的需求,同時在市區重建計劃之中,我們建議政府應提供土地,興建一些(限價限呎)的樓宇,只讓香港居民租住、購買,而並非只以價高者得的方式賣地,從而製造更多市區的「蚊型豪宅」,因這間接將不同地區的樓價同步炒高。 5. 公共交通 今天香港市民的交通費可能佔了生活總開支的大部分,我們希望政府一方面保障住在偏遠地區的低收入市民,向他們提供交通津貼。在公共運輸交通工具方面,我們期望政府回購東、西隧,或在短期內向市民提供使用隧道、巴士、地鐵等資助。 6. 環保 我們希望政府應大力推動與津貼環保回收業、發展再生能源、城市綠化。香港推動環保回收業,正好切合減廢的理念,但這行業需要在土地、運輸、技術等方面有很多支援。我們期望政府考慮以回贈的方式,鼓勵市民在家居進行廢物分類;在每個社區增建大型公園,大力支助樓宇綠化計劃,以減輕「熱島效應」。 結語: 表決財政預算案在即,我們身為基督徒,亦是香港的一份子,我們沒有奢望憑一己之力為社會帶來改革。我們願意同心仰望上主,並在此呼籲社會各方,尤其是教會群體,我們希望與市民大眾一同反省政府如何運用公帑,及政府處理社會長遠需要的角色。我們希望政府有一個具前瞻性、且長遠的政策規劃藍圖,而並非以派錢($6000)來款待大眾。 發起與聯署者(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大專部 香港專上學生福音團契 (ICCF) 香港浸會大學基督徒學生團契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學生福音團契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學生基督徒團契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嶺南大學基督徒團契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香港樹仁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