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陳錦鴻家庭和諧秘方:身體力行《朱子格言》學孝道

藝人陳錦鴻家庭和諧秘方:身體力行《朱子格言》學孝道
藝人陳錦鴻(左)、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助理總幹事竺永洪(右)。(圖:基督日報)
影視藝人陳錦鴻兒子陳駕樺3歲半時確診患上自閉症,多年來他放下演藝事業,專注照顧愛兒。孩子現已17歲,父母栽培下成為音樂才子。 近日,陳錦鴻在維護家庭基金舉辦的家庭論壇分享建立和諧家庭的心得。陳錦鴻真誠分享說,不論是丈夫、妻子還是子女,家庭中的每個成員的標準與期待都不相同,更會隨著時間改變,要維繫關係並不容易。 忍耐與包容給孩子發言機會 他認為首要的秘訣是「忍耐」,要用心感受自己和家人的改變。陳錦鴻提到,兒子在學校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事情,需要時間了解他的感受。如果只有自己講而不讓兒子講,就太不公平了。所以他會忍住讓孩子先講。他笑著說:「有權力、擁有最多資源的是父母,因此最容易先發言,那麼孩子沒有權力便沒有發言的機會嗎?」 陳錦鴻指出,家人之間還要包容和接受對方,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包括自己。他發現兒子做錯事情往往有許多原因,可能是做事的先後次序不對,他會把握每個細小機會耐心引導:「有一次,他明天要考試卻去練琴,我覺得這是本末倒置的,便教導兒子處理事情要有緩急次序。所以每一天發生的事情都可以用作教導的實例。」 其次,父母在家庭中需要擔當基本的責任,當中父親的角色尤其重要:「你想孩子好,先要父母好;要父母好就要夫妻關係好,這就先要丈夫好,做一個好爸爸。」父親除了給予家庭經濟支持,也需關心家居生活:「每晚睡覺前檢查門窗是否鎖緊、燈和爐具是否關妥,再到孩子房間看看他們是否安睡,這些看似簡單的舉動,能夠讓子女感受到安全感。」 傳承母親的教養智慧 教養子女是父母不可或缺的責任。他透露父親早逝,母親替代父職獨力照顧他們長大,用《朱子治家格言》向子女灌輸中國傳統的價值觀,例如「黎明即起」提醒他們過著規律的生活、「灑掃庭除」培育責任心、「做人要有骨氣」等處世態度,令他和五個兄姊妹婚姻上受用不盡:「他們都結了婚並有了孩子,而且婚姻維持至今,這源於自小接受家庭的培育。」 為了傳承母親的教養智慧,陳錦鴻在孩子出生時買了《朱子治家格言》這套書,重溫一次,準備教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就買了儒學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我著重教導孩子待人處世有始有終的道理,為他預備踏上成人之路,這樣出到社會做事都有板有眼。」他鼓勵所有父母都來閱讀這些經典書籍。 兩代親密關係從「孝」開始 陳錦鴻強調傳承「孝道」是重要一環,「當兒子孝順你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會順著去做。」相反,一個無論擁有多少金錢、地位多高或多麼聰明,如果家庭處理不好,子女就會叛逆,產生很大的問題,這痛苦 是無法形容的。 至於何時開始教養兒童?他認為愈早愈好:「世界瞬息萬變,科技日新月異,但人本善的本質亙古不變,只是被周圍的環境影響,正因如此教養兒童要提前準備越早開始越好。」他並向會眾提問讓大家深思:「你希望孩子將來是什麼樣子?有責任心、守規矩、愛整潔、人際關係良好?」 他以兒子為例,由於是自閉症孩子,對觀察人和同理心很弱,所以從4歲開始給他讀《弟子規》進行德行教育,6歲開始問他將來想做什麼工作,8歲開始跟他談論交異性。有一次孩子當時說希望能有一個男孩子,並指明要 起名「陳小虎」。自此陳錦鴻常玩扮演「陳小虎」的角色遊戲。每天早上向「父親」遞茶、吃飯,甚至叫他「爸爸」,晚上還給「爸爸」按摩,問他:「爸爸今天工作辛苦嗎?」在遊戲中,不單與孩子建立了親子關係,亦向孩子示範了如何行孝,「孝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只要有孝心,什麼事情都會樂意順著去做。當兒子到了12歲,他自覺地來幫我按摩哩!」 他又說:「如果兒子在這家裡不開心,他就不會想到將來有家庭;如果我照顧他不好,他不會想到做爸爸。」

最後,陳錦鴻總結說:「一個有自閉症、不太敏感於人感受的孩子都能夠改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滲入孝道,孩子是會接收到的,所以做父親的回報真的是很實在的!」 相關報導: 「家庭學術論壇」發佈親職教養研究:父母情緒對家庭影響大 家庭和諧秘訣:締造家庭「優質時光」智慧化解衝突

守護Alpha世代:前線社工化解家庭危機實戰故事

1 1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