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试探,是撒但将主耶稣带到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铺陈在祂面前,说如果主耶稣向牠下拜,这一切就立刻是祂囊中之物。
旷野里的山能有多高?就是从珠穆朗玛峰望下去,大概亦只不过是地平线和一片云海而已。因此这里所指涉的,大概并不是一座实质能够看见"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的高山,而是有点像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提到的属灵经验:那山"或在身内……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但那个诱惑却是实在的。
事实上最要害的试探,永远是发生在人的心灵而非外在。这"万国的荣华",当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成就感和私欲─要是那样,要抵挡亦相对上容易─要命的是那只不过是为了"国度的拓展",完成神所交付的使命!一切都是教会的工作,为了叫神得荣耀,干起 来自然满有道德的勇气和力量!
"有了这一切的权势,你哪需要那么辛苦传福音?所谓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果你的教会比红馆还要大,你的会友包括高官、学者、明星、艺人,到时不是你去传,而是人排著队要求入会!"这就是主耶稣昔日、恐怕亦是教会今日所面对的试探。
但主耶稣知道因著权势虚荣而靠拢的会是甚么货色,因此祂断然拒绝了这个极之吸引的试探。
约翰福音记载主耶稣最初出来传道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祂所行的神迹,就信了祂的名。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祂知道万人,也用不著谁见证人怎样,因祂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2:23-25)
昔日门徒出来传道的时候,从来没有为到自己一穷二白、两袖清风而感到尴尬或不便,或因此感到无能为力。曾有伤残人士指望从他们身上得著些甚么好处,彼得更坦然承认:"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3:6)
如今,一般来说教会金银都不缺,缺乏的反倒是那改变生命的感召力。而那是水晶殿般的教堂、媲美大企业的财政预算所无能为力的。
这样,教会何时用可量度的成就去取代信仰原则的思考,她便已然屈服在撒但"你若……我就"的试探之下。事实上这样的成果,就是得到了也是毫无益处的,因为那只不过是我们向撒但妥协所得到的赐予;而既然我们承认了撒但的主权,屈服于世俗的原则,我们又能够期望得到些甚么扎实的成果?我们不择手段"为主"得到的,至终不过是虚幻的假象,有如草木、禾,经风一吹,便归无有。
默想:受到"不论黑猫白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的实用主义影响,在教会事工或个人理想的考虑上,我们往往倾向以属灵的目标,去合理化一切必要的手段。但倘若我们的手段与目标在骨子里是背道而驰的话,我们又怎能期望我们的成就经得起那如火的试验?(林前3:10-15)
蒙允载自:《市井圣徒II(夏)》,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