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湾英雄"誓要为还香港孩子一点童真

「筲箕湾英雄」誓要为还香港孩子一点童真
"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湾"一—誓要为还香港孩子一点童真。
"大包整多两笼、大包整多两笼…""我最钟意麦兜兜,我最钟意麦太太…"这些歌词简单而通俗惹笑的歌曲曾在香港大街小巷四处飘荡,比耗资以亿计、瑰丽豪华的迪士尼乐园更吸引本地一家老少携眷入场欣赏。

如今基督教再创新犹。另一辑令人瑯瑯上口的或许可成为代表小朋友心声的新潮儿歌。这就是Network J林以诺牧师新出品的"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湾"儿童诗歌CD。

为什么要推出儿歌CD呢?

"我希望还孩子一个一个童真。"林以诺牧师不假思索地说:"童真是可以不计较、颠下、开心下。""小孩子是很开心的,我希望还孩子一个童真、还无盼望的人以盼望、还香港人寻求真理的心。"

在风格上,这只CD充满了麦兜电影里的风格,会否怕听众觉得缺少新意呢﹖

林牧师说,"英雄被困筲箕湾"的特别之处是里面充满了基督教讯息。"这CD的风格像麦兜,但歌词不像麦兜那样『无厘头』,每一首歌都不是为玩而创作,都是有意思的。"

"在CD里有很多基本的人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孩子心里植根的话,会对他们将来产生影响。"

林牧师承认这CD的确有很多麦兜的影子,但他认为这不重要,他反而相信喜欢麦兜的人会同样喜欢这CD。"麦兜是成功的,我希望这CD同样受欢迎。"

到底为什么叫作"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湾"呢﹖

林以诺牧师说:"这也是这个CD的主题内容。中年的人会较明白,从前筲箕湾是个渔港,中环对住在那里的人来说是很遥远、很富有的地方。从前即使是渔村,大家被困在这块地方,但是香港人有盼望,不断前进;但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困境又是什么呢﹖整个社会变得无方向,很空虚。2、30岁的人转不到工,难有个人成就。属灵上来说,整个社会无人讲真话,人们抱著自保的心态。"

"可大可小",一是解作不同人看事情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观点,但人的观点不是最好,在基督徒而言,上帝的观点更重要。

而"英雄被困筲箕湾"一句是CD其中一首主打歌的名字,带出"困境中的盼望"的主题。原来这首歌的创作意念来自粤语长片的一句对白:"英雄被困筲箕湾,不知何日返中环"。意味早期时的筲箕湾与中环两域一东一西,贫富悬殊,相信一天终会从筲箕湾闯出中环,表达在困境中仍有盼望的意思。此歌更活生生地描绘出圣经中约拿、但以理、摩西等曾在困境中的人物的故事,令人忍唆不禁。

"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湾"的由来

"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湾"所有歌曲由麦兜电影音乐创作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得主–何崇志博士创作,而麦兜创作人麦家碧更亲自绘画大碟封面插图,可说甚有"噱头"。

原来这个CD的由来,是一次林以诺牧师与何崇志博士于咖啡室闲谈,说起要创作一只清新的儿歌大碟,还天下儿童一个真正的童真童心;就是这样,"可大可小之英雄被困筲箕湾"就出现了。

把福音文化本地化

Network J的布道方法大胆多变,除了今年10月份推出了福音漫画梨巴村、把Yeah Show放到WAP手机上看外,再推出儿歌CD、梨巴村精品等,似乎很努力的制作很多不同类型的文化。那么Network J在文化上的异象是怎样的呢﹖

林牧师说,基督徒传福音时经常流于宣讲个人理念、或无意地将福音简化地传开。他认为福音难传不是内容的问题,而是文化问题。"福音内容往往与生活格格不入。"于是他希望能创作一种普罗大众可接受的福音文化。"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要打领带、穿西装;而希腊文化则是一点一点的讲道理。东方人却是爱听故事的。"他认为西方文化造成福音的拦阻。因此Network J希望基督教思想能进入普及文化,又希望基督教文化可以出去社会大众里。

加插梨巴村歌曲

CD里亦加插了麦加碧新创作的福音漫画"Neighbourhood梨巴村"的歌曲"Bom 拆拆拆Bom 拆拆"。"梨巴村"的主题为"拆篱笆‧爱梨巴 Love Your Neighbour",盼望能透过三位得意趣致的卡通骨干"人物"Lam Lamb、Low Dee和Pigeon Li,带出关怀身边人的讯息。现在"梨巴村"已由每周一次的漫画发展成每日的四格漫画,更将在圣诞节推出头炮产品,包括办公室产品及精品,如匙扣、杯、T-恤等。那么林牧师对"梨巴村"还有什么长远计划呢﹖

梨巴村除了圣诞节将推出一小部份精品外,明年将推出场景化的陶瓷系列。此外林牧师亦希望在学校大力推动漫画里爱的讯息,及透过传媒,将"爱梨巴﹙neighbour﹚、拆篱笆"的爱邻舍讯息传遍香港各阶层。

"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湾"儿童诗歌CD将会在圣诞推出,为儿童带来一个童真的圣诞。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