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组织拟建全球第二高观音像 将对香港文化影响深远

"不单纯是宗教事务,更应被视为影响公众的社会事务"

佛教组织拟建全球第二高观音像 将对香港文化影响深远
有佛教组织计划在大埔兴建"慈山寺",包括一座76米高的户外大型观音青铜像。有人撰文表示,一旦此计划实现,该铜像将成为全球第二高之观音像,更会成为香港的文化标志,影响人的精神层面和世界观,对整个城巿的文化将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不单纯是宗教事务,更应被视为影响公众的社会事务。

当异教神像成为文化标志

正觉莲社向城巿规划委员会申请在大埔洞梓兴建"慈山寺"及该观音像,由于有关计划可能会引起环境和交通等问题,城规会收到200多个公众反对意见,其中包括当地居民、学校及环保团体。

《时代论坛》一署名"大麦饼"之信徒所撰《当异教神像成为文化标志》一文中指出,"拟在大埔洞梓兴建的观音像有三十层楼高,将成为全球第二高观音像,若然成事,它将会成为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超越了一般宗教目的。"

文中提到一个城巿在推动旅游业时,文化标志将广泛被采用,如文化中心、青马大桥和天坛大佛等均大量被于宣传,以吸引各地的人前往一看。作者写到:"我相信香港巿民普遍都认同文化中心和青马大桥的代表性和价值。但至于观音像,香港巿民大都认同拜观音的信仰吗?"

文化标志将塑造社群文化,影响人的精神层面和世界观

作者更提到当一个建筑物被看为某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时,它亦将成为该地的文化标志,"文化标志作为传播文化精神的媒介,它能强而有力地塑造社群文化,影响人的精神层面和世界观。"文中举例美国的自由神像不单塑造了美国文化,更深化对国对自由民主的信念。

因此,作者认为大型观音像的建立应被视为影响公众深远的事情,受影响的巿民和团体都有权向政府提出抗议。

文中又表示,有些牧者在教会圈子中也呼吁信徒起来提出反对声音,然而未有得到广泛回应。

1 1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