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醫再談扶貧:城巿轉型 開拓新網絡為當務之急 編輯室 2013年12月30日星期一 上午11:01 現時香港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在扶貧和青少年跨代脫貧等計劃初見成效。但教關核心人物之一的蔡元雲醫生近日表示,在香港人口結構轉型時,教關亦有必要開拓新的網絡和伙伴。 蔡醫提到,在政府近日公佈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中提及, 過去16年間定居本港新移民增80萬人,跨境婚姻更佔35%,雙非兒童(父母皆非香港居民的孩子)有20萬名,少數族裔人口45萬人。此外人口老化亦是本港關注的焦點。到2014年時,本港有1/3人口為65歲或以上人群。 蔡醫指出,新來港的人口在教育、職業培訓、就業機會上亦需要得到幫助,而長老群體中的貧困人士亦需要得到關懷和支援。 教關推行「兒童發展基金成長嚮導計劃」多年,聯合了學校、教會、家庭等為兒童提供成長的嚮導、生涯規劃等,在防治跨代貧窮及培育青少年成長上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蔡醫認為政府應順水推舟,大力注資在此計劃上,令逾20萬的貧窮兒童及青少年能得到全人的關懷。 他又認為教關應主動與貧困人士聚居地區的企業、學校、社會服務機構及職訓團體結成伙伴,在區在創造培訓及就業機會,特別是照顧貧困人士、包括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等。政府亦要有策略性的調整,增強配套設施及加強服務支援。 他又強調,在香港貧富懸殊持續、新來港人口上升、人口急促老化的情況下,教會更應保守合一的心,基督教學校及服務機構亦當結為伙伴,預備好為香港群體提供全人的服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