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智厚生於1985年,曾擔任韓國多位著名服裝設計師的首席模特,而後進軍電視界。他生前曾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公開承認自己的同性戀身份。
據負責此案的首爾松坡警察局透露,金智厚自殺前曾留有便簽式的遺書:「我很孤單很累,真想就這樣飛向天堂」。6日下午,金智厚在博客上發表了最後一篇文章,並貼了一張自己跳起來仿佛要飛向天空的照片。這張照片似乎暗示了他自殺的決定。
明星心理隱患堪憂引關注
幾位明星自殺原因,被指皆與網絡惡言攻擊有關,由此也引起韓國社會對淨化網絡空間非常關注。韓國政府擔心藝人相繼尋短,會引發自殺潮,所以針對崔真實被網絡謠言困擾而尋短這一事件,目前正積極著手修訂關於嚴懲網絡弊端、被比喻為「崔真實法案」的法律,希望能減少網絡副作用。
但亦有網友在追思崔真實時認為,減少網絡暴力語言固然是需要做的,明星自身也應注重自身心理健康。這四名明星一個是高利貸欠債者、一個是單親母親、一個是變性人、一個是同性戀,他們最終走上絕路與心理隱患都有密切關係。
而且從女星李恩宙2005自殺開始,到演員鄭多彬、歌手U-Nee以及此次自殺的四位明星,仿佛患了傳染病一樣,一個接著一個明星自殺事件在韓國近兩三年間接連不斷發生。除了使人們認識到韓國演藝界問題多多之外,亦引發對對明星心理隱患問題相當關注。
明星心中有著難以想象的痛苦
韓媒普遍認為,明星們的私生活和他們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樣子其實有很大差別,公眾性與私人性的背離,是韓星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也是他們自殺的主要原因。
在崔真實家裡發現的遺書上寫著「悲傷」,2005年自殺的李恩宙在遺書上寫著「活著也不像活」……這些都表明了很多受到大眾愛戴而成<功而如神話般榜樣「活著」的藝人,內心其實有著難以想像的痛苦。由於大眾、媒體和演藝企劃所「構造」的形象與明星實際、自然的生活相差甚遠,這種隔閡給藝人精神和肉體都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如果加上網絡惡意留言、各種不實傳聞、反明星組織的威脅恐嚇、人氣下滑的挫折感等堆積起來的壓力,足以引發娛樂圈常見的抑鬱症。
崔真實生前曾患有憂鬱症。而在李恩宙自殺之後人們對其原因進行猜測時,有知情人士說,抑鬱症最有可能是李恩宙的自殺緣由:「我們注意到她的面部表情,她顯得很鬱鬱寡歡。那麼多女明星,她不大合群。作為媒體記者,從我們的接觸來看,我們猜測心理問題可能是她的障礙。」
普通人心理健康問題亦日益突出
不僅明星,普通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也日益突出。有統計顯示,全球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身亡。美國防止自殺協會2005年的數據顯示,全美一天有89.4人自殺身亡,自殺已經成為美國死亡率中的第三大原因。
日本、韓國、中國等亞洲國家近年來的自殺問題也是日益突出。在過去26年裡,韓國從一個世界上自殺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變為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韓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5年,韓國每10萬人當中有24.7人自殺。有資料顯示,中國每2分鐘就有1人自殺成<功,而自殺未遂者是其6至8倍。自殺者中70%都患有憂鬱症。專家呼籲要重視心理健康問題。
大眾媒體切勿美化明星自殺誘導年輕人模仿
同時,明星自殺所起來的連鎖效應也引起廣泛關注。崔真實自殺之後第二天即有兩名韓國婦女模仿其方式自殺,其中一名也是患有憂鬱症。而張彩苑自殺也多少與崔真實的影響有關。
韓國延世大學精神病學家明成吉(音譯)說:「對普通人而言,如果他們認識的名人在遇到問題後自殺,他們會覺得自己更無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於是做出同樣的(自殺)決定。」
相似的是在2005年李恩宙自殺後,韓國首都首爾自殺人數暴增兩倍。韓國媒體聲稱這是李恩宙效應。韓國警視廳表示,自殺急劇增加可能與媒體狂炒明星自殺事件有關,因為青春期的年輕人情緒比較衝動,可能會想模仿名人。警視廳認為,自殺增加雖然是短期現象,但大眾媒體應減少對明星自殺過度美化的報道,以免年輕人模仿。
相關新聞 韓星接連自殺引關注 媒體切勿誘導觀眾仿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