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主教表示香港深受資本和市場的影響,階層間充滿抗爭,剝削的情況比比皆是,建立一個基督化、能彰顯公義的社會是人心所想望。
他提到香港貧窮問題嚴重的實況:三位長者中就有一位處於貧窮,四成為爭奪紙皮而受傷的拾荒者月入都只有五百元。有小孩子甚至受家人影響,犧牲自己學業的時間加入拾紙皮行列,徐主教認為他們長大後很可能會繼續循環,仍然過著拾紙皮維生的生活。
徐主教認為年青人也得不到公義。為了一個學士學位,他們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要依靠兼職來支付學費,不能負擔學費者就等於失去了競爭的機會,只能做低下階層的工作,形成貧窮的惡性循環。
對上主要有堅定的信心
面對這些問題,徐主教從《聖經》中提出解決方法。路加福音十八章提到一位寡婦靠著不放棄的態度,最終令不義的官不得已為她伸冤。他指信徒應當學習寡婦的心,要常常不住的禱告,對上主有堅定的信心。另外哈巴谷書一章提到耶和華用邪惡的外族來對付自己的百姓的故事,教導信徒以上主的角度看事物。
他提醒信徒禱告不是要求上主滿足自己,而是要求上主改變自己的想法,使自己能平安面對周遭的環境。
今年的世界公禱日崇拜以馬來西亞為焦點國家,探討了在該國裡不公義的現象。香港區的公禱日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及由多個教會機構組成,包括主要來自信義會、聖公會、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崇真會、中華基督教會、救世軍、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正教會、基督教勵行會及信義宗神學院等教會機構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