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回顾如下:
"这事以后"——信仰生涯新深度
"这事以后"大概指十三、十四章记载的事件。亚伯兰和妻子、侄儿相依为命。侄儿长大了,作伯父的慷概让他先选土地,但罗得只给他的伯父留下山地。虽然落寞,但神为亚伯兰预备了最好的。后来罗得心倾慕所多玛的繁华,渐渐迁到那地。后来所多玛全地遭掳掠,连罗得一家并财物都被掳去。亚伯兰顾念亲情,亦珍惜财物,于是率家眷全力追赶抢回来。
亚伯兰救回罗得及财物,凯旋归来时有祭司迎接他,他就献上十分之一。当有人提议他可以分得战利品时,他说:别人可以取,但我不取,因为我一切都来自上帝。亚伯兰的声望、气势在当时一时无两,可以说他敬畏上帝的生涯踏上新的深度,就是"这些事以后"。
热心热情的上帝
在这些事以后,上帝有出人意外的举行,祂向亚伯兰说话。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些事"是什么可能会觉得上帝的话很奇怪。"不要惧怕",有什么好惧怕呢﹖现在众人仰望他,敌对的同族也不敢靠近了。上帝说"不要惧怕"再加上"我是你的盾牌"。
盾牌是防御性武器,令自己免受伤害。这时大概没人去侵扰亚伯兰,但上帝主动跟他讲这特别的一句话。你可以说上帝抢先一步安慰他,原来上帝了解人的各种状况。亚伯兰打败敌人,但另一个角度亦是树了敌,对他的同盟是领导打胜仗,但亦同样可以招来同伴妒忌。
恨和妒忌常在人当中,所以"这些事以后"表面看来日子风光,但可以想像背后有不安。上帝的爱大包围,用异象用话给他安慰,肯定了亚伯兰的状况。"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换句话说:不要怕,有我!这亦回应了上帝对亚伯兰起初的应许。十二章上帝给他吃惊的应许,其中有一句:"凡祝福你的我祝福他;凡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所以十五章是回应上帝此前对他的应许,对他的爱和关怀贯彻始终。
上帝的丰富超乎人想像,第一次上帝给他超现实的应许:你要成为大国。但圣经用字很特别:"你必得丰富的赏赐",为什么不是恩福"恩典",而是"赏赐"呢﹖"这些事"中包括了亚伯兰献上的十分之一。他的十一奉献是圣经的先例。他奉献时所得就少了,而打仗回来拒绝了战利品,拒绝了塞入他钱包里的钱。我们不需要觉得为主付出什么,上帝就把丰富的赐下来。
所以经文说到上帝的恩典丰富。亚伯兰来到人生这时刻应很丰富,锦上添花。他在上帝面前得蒙悦纳。我们看到热情的上帝,爱护敬畏祂的人。
灰心冷淡回应的亚伯兰
不过如果说第一节刻划的是热心热情的上帝,第二节刻划的是灰心的亚伯兰。当我们经历这些事,以得到上帝的安慰当然兴奋雀跃。但亚伯兰听到上帝的话时他的回应令人吃惊:"主耶和华啊,我既无子,你还赐我甚么呢?"他的回应毫不兴奋,对于上帝的热情热心他一点不喜气洋洋,无欢颂感恩,没特别正向的表面。
"我既无子,你还赐我甚么呢?"(2)"你没有给我儿子"(3)亚伯兰对上帝的恩典毫不在意,他的反应是"是吗﹖我是那样呢﹖"相当的淡然。两句话是在表达他生命中的遗憾:是的我生活不错有上帝的恩典,但为什么冷待上帝的热情呢﹖似乎这些都不能填补他内心的空洞,无论人生有多少成就快乐的事,就偏偏欠了他最渴望的一样。这两句话可以这样说:上帝儿子也没给我呀!
谈话应你讲一句,我讲一句。圣经文学手法可见。第二节亚伯兰回应上帝的话后,第三节又再讲:"看哪!"如广东话说的:"你自己看吧。"等不到上帝回应又再讲,字里行间显出他内心的失望,人人都有的生儿育女是上帝给人的普及恩典,我根本没期望上帝应许的什么大国,我只希望有一个儿子。面对的现实胜过上帝的赐福。
如果第一节刻划上帝的热心热情,第二三节刻划亚伯兰的灰心,他讲完又讲,他觉得现实是多么没希望,所以他讲出自己的处境,并且当时的风俗:"要承受我家业的是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2)"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3)
以利以谢大概是亚伯兰的养子,亚伯兰没有儿子,侄子又离开他,他得了很多人口,有译本说他是"管理家业的",可能多年栽培了自己的继承人。你可以看到他这样预备,他对上帝的热心热情毫不兴奋是有原因的。你可以说他的人生计划退而求其次。这是今天的讲题:生机无奈求其次。
对于上帝的应许听来好听,不过面对现实人生很消极,在没希望下他已经为自己有所预备了。
人生基本未达到的无奈
经历这些事以后亚伯兰信仰趋成熟,但信仰成熟过程中亦趋向世故。不过听到这个时有没有一个感觉:亚伯兰的话亦似乎是对我们每个人讲的话﹖我们的生活看来已不错,甚至教会生活亦令人羡慕,按时聚会,按时事奉,但是原来我们内心世界有些失落。每个人心底里总对自己都有期待,有自己想达到的目标,但一段时间亦未得满足。这不单是信徒的情况,但对信徒可能更大,因为圣经应许不少恩典。
所以这里亚伯兰的话看来有点奇怪,有点可惜,但你和我何尝不是这样呢﹖或说,我们都是平凡人,对人生生活渴求亦很基本:希望健康快乐,做父母的希望儿女成长、希望有工开。不过原来这些基本简单的希望在现在社会亦不易。我们绝对不容易才找到可住居所,当我们有美好的家居时不一定和睦;我们希望有份好工作生活安乐一点,不过当达到这阶段时工作的压力、人事问题种种影响健康,当年青时很盼望找到伴侣组织家庭,这也很正常,但一旦结婚会发现夫妇相处困难,如何千万人找到最合适的呢﹖或主的恩典下夫妻和睦相处,但与子女的关系、他们的生命方向又模不透。这些都是基本的人生期待,绝对不是什么奢望,但为什么亦这样困难呢﹖
亚伯兰在此倾诉,亦可以说在质问上帝。上帝呀,我听了你讲的很多好话,不过你最基本的儿子都不给我,还有什么好说呢﹖现代化的话:又说信耶稣有什么好,我人生的挚爱都未找到,想要的都得不到,不要跟我谈耶稣了。说出人内心的挣扎。
上帝的美善当然很伟大,正因为此所以才跟我们卑微的现实有大差距。我们纵然有很多挣扎,但我们又怎能怀疑全善全美的上帝呢﹖我们看来上帝亦很幽默,看到亚伯兰抢著申诉,上帝亦很了解人,让他先说完然后跟他说。
经文文学手法亦很有趣。"看哪!"(4节)经文提醒读者当看到2, 3节后看看上帝的话:"这人必不成为你的后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为你的后嗣。"(4)上帝的话清楚不过,否定了亚伯兰世故的安排,按他们社会习惯的安排,并非亚伯兰自作聪明创出来的。但他这样做时已是把上帝的应许放下,所以说他的信仰渐渐迈向成熟,否则走不下去了。
藉上天下地的创造肯定应许
上帝否定了他世故的安排,仍然显出他的热情热心。上帝不容许亚伯兰"算吧算吧",他说:这个人不继承你,清楚说你自己生的才继承你。上帝很清楚的恩赐,坚定他,然后再有一个行动坚立亚伯兰的信。
「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5)上次罗得离开亚伯兰时,上帝叫亚伯兰看看地,你的后裔你尘土般多,这次向天观看,你的后裔如星般多。由望地到望天,由尘土到星不单表达多,更多不胜数。上帝创造天地,难道不能给你儿子吗﹖
我们住大都巿的人很少望到天,望到天也望不到星,太多高楼,太多光。以前看天能见到星河,不过是半世纪以前。所以天上的星对很多都巿人陌生。不过肯定一样:上帝由地到天,祂用自己的创造肯定他的应许,上帝始终的计划用祂完全的智慧。
四百年后他的后代流落异乡客死街头也是向上帝苦苦哀求,四百年才出现摩西,为什么等那么久呢﹖今天我们会事后孔明地分析:他们四百年才开枝散叶、子孙增多才能有实力遍满埃及和迦南,但今日我们有没有自作聪明的分析呢﹖到底事实怎样呢﹖但我们相信相信上帝有完全的爱、完全的智慧、有完全的权能。
因信称义—再次拥抱上帝
这个晚上亚伯兰心不很能明白,但上帝没改变,他对上帝的经历深化。"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6)我们今日心思很复杂,可能分析他晚上去看看天空,其实他能明白多少呢﹖为什么轻易信耶和华呢﹖对我们如此复杂的人,亚伯兰的信很不可思议,不过正正这经文的"信",说明亚伯兰的信就如此简单。我们今天要高举要以理服我,要别人说服我才信。我们信仰敬畏上帝并非盲目,并非反理智,亚伯兰有他的理性运作,否则他不会灰心,不过他不会以自己的思想作为最高标准评审上帝。我们的思想感受都是上帝所造,很宝贵,但他把人的思维感受放在适当位置,不会高于上帝,他完全的谦卑,奉神为至圣,他的表现就是义的生命,"因信称义"的字源就是此事件。
看今天的经文看到上帝对敬畏祂的人是多么的热心热情,但我们渺小的人对于现实处境的差距总有灰心。不过亚伯兰和上帝看来争论以后,申诉了自己的挣扎后,他又开始跟上帝谈心。你试过吗﹖在很多人生冲击失望时我们都会埋怨上帝、恼怒上帝,跟上帝发脾气,但上帝都忍下来,这是上帝的慈爱。所以我们信仰上有何不明白,觉得自己敬畏、事奉上帝,你要知道因为认真信仰才有这样的挣扎,如果不笃信上帝的美善何需有这样的挣扎呢﹖我们相信我们的上帝不是玩弄我们的人生,但全善的上帝知道人如此卑微,世界的邪歪令亦将世界弄致如此扭曲,令人已偏离了上帝原初创造的世界,所以上帝美善的应许与我们实质所领受的一定有差距,我们敬畏上帝正是要见证,我们在这艰难的现实人生中仍然有依靠有目标——有一位更高的全善上帝引导我们走义路。
亚伯兰对上帝的热情以冷淡回应,然后他又再一次抱拥上帝。如果这是我们曾经历的,我们想想今天经文给我们的讯息:有什么眼泪向上帝讲,有什么冤屈向上帝倾诉,然后再一次拥抱祂、与祂谈心。愿神赐福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