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歌】基辛格的鸽派思想

【和谐之歌】基辛格的鸽派思想
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打开了国际僵局,开创了国际和平谈判的途径。
本世纪由欧、亚等地移民来美的千万人中,一跃而登上国务卿宝座的,除了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以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人了。

这位国际知名的人物,他随父母由德国移民来美时,已十五岁了。那时,他只受了初步的欧洲教育。在纽约他就读华盛顿高中。毕业时,虽然他的成绩卓越,但是家庭经济拮据。他白天在工厂工作、晚上参加市立大学所办的会计课程,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读生而已。

一九四三年二月,他曾被政府征召服役,在南卡州受训后,赴欧在军中服务。一九四七年返美,是年九月进了哈佛大学继续深造以发展他的抱负。

基辛格在哈佛攻读国际事务。根据魏白尔(Stephen R.Graubard)这位勃朗大学的历史教授所写的《Kissinger Portrait》(基辛格的思想画像)一书,我发现这位伟人成功并不是由于官运亨通,乃是他源于追求和平的热忱所驱使而努力的成果。

基辛格的博士论文的主题是研究在一八一二年至一八二二年之间的欧洲历史,在那时期中,法国拿破仑的霸权主义、英国的殖民主义、苏联的革命主义以及澳洲所采取的正统政治思想等,他加以分析比较然后探求出一条谋求和平的正路。古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基辛格说:"医学的成功是靠他所选择的缜密的实验。政治家国际事务的成功也不例外,要看他所选择的特定时期。"他认为他所选择的那时期的难题与今日世局所面临的相类似。

他的思想主要是寻求和平。和平并不是一步一步去寻求暂时的安定,乃是从国际秩序著手真正建立起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他说:"战争有他自己的合法性,就是胜利,而不是和平。"拿破仑的失败就是那时期历史上一个显殊的例子。

他特别强调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必须包含国人的了解与支持。不然在战场上也许取得了胜利,国内却造成了不好的后果。一九六八年,他曾访问越南,他从研究所得的结论与亲眼在越南看到的现像,他主张谈判是唯一可循能达到和平目标的途径。他也很欣赏一八一二年至一八二二年欧洲制衡(European Equlibrium)的主张。

他秘密访问北京,打开了国际僵局,开创了国际和平谈判的途径。他主张国际之间要彼此饶恕才能建立起国际之间巩固的秩序。无论从历史的教训以及今日国际之间的问题,要避免核子战争的危机,除了饶恕以外,必不可缺乏公平,他深信藉著谈判可消除隔阂与误解,并建立国际互惠信任的可能性。

基辛格的思想——和平(Peace)、饶恕(Reconcile)、公平(Justice)三个字可勾画出他思想的轮廓。他追求和平的热忱,深深感动了我的心!

同时我联想起我在学生时代,曾在一本老子注解的书上看到一段记载,大意是齐楚两国相邻,一天,楚人偷走了齐人的西瓜,百姓聚集试图去攻打楚国。在这群情愤怒之时。有一人劝众君说:

"为什么楚人偷我们的西瓜呢?因为我们的西瓜长得大。他们西瓜长得小。为什么他们的西瓜长得小,我们的西瓜长得大呢?因为我们的西瓜浇水,他们的西瓜没有浇水。所以,我们不要去打仗。晚上我们都去为他们浇水。"

结果,大家采取了他所提出的"浇水政策",终于免掉了一场战争。

基辛格深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犹太人在德国的命运,被屠杀了至少有六百万。他痛定思痛。从历史中寻找出一条趋向和平的路。他这种创新的思想。跟今日有些新移民为求个人名利卖亲卖友的人真有天壤之别!

罗马的大哲学家麦可斯(Marcus Aurelius)曾说:「我们的思想如何,我们的人生也如何的。「基辛格博士的伟大,岂不也是如此吗?他思想中的那只「鸽子」。牠的倩影如今仍然在国际之间盘桓哩!

***** 作者:俞敬群牧师,资深牧者,著名的华裔作家。他一生出版过十一本书籍,七次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和谐之歌》为他最满意作品,被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收录。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