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院长介绍说,腓立比书由"喜乐"、"合一"和"福音"三个主题紧扣在一起,而在这三个主题下有两个基要,一是受苦,二是保罗未世的视野。保罗在传福音时表现出的使命感和喜乐,与他不断鼓励弟兄姊妹合一是分不开的。
他说,"假若我们聚焦看保罗的生命,可以看到他的整个生命是以基督为中心。难怪他遇到什么风浪和危险,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把他打倒,他在最困迫的情况下仍能喜乐的事奉。"
余院长道,事奉的本质是奉献和敬拜的操练,我们事奉就是接受属灵的操练,把所做的工变成生命的献祭。腓立比书二章说:"基督本有神的形像,但他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样式。"保罗的事奉最重要的原素是自我否定,他效法基督倒空自己,以基督的心为心,成为众人的榜样。
另一方面,余院长又提到保罗对与他出生入死的事奉颗伴是充满感情的。他时常记得那些与他一起事奉的同伴,甚至愿意与他一起受苦的人。他把这些人放在心里,为他们切切祷告并为他们感谢神。他在腓立比书1章3-11节说:"我每逄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每逄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常是欢欢喜喜地祈求。"
余院长鼓励在坐的牧者和弟兄姊妹,当大家事奉疲惫的时候,停下来想想四周的福音颗伴,以及那些与自己竭力事奉的人。当我们懂得接纳别人关怀的时候必定可以重新得力。
最后,保罗有十分强烈的未世感,他在哥林多前书7章29-31节说,"弟兄们,我对你们说,时候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了。"
他总结说,要是我们对未世有迫切感,教会里就不会再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或彼此伤害,而能够把焦点放在神的国度的事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