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verticalverticalvertical
line
icon手機版rss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索取Banne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首頁 > 社論/專欄 > 神學
蔡頌輝:神學‧宣教‧創意
改變字體大小 [-] [+]
2013年03月18日11時34分 上午 Posted.

作者網誌上的slogan: 神學使創意有深度, 創意使神學有淺度。

 »作者網誌上的slogan: 神學使創意有深度, 創意使神學有淺度。

作者:蔡頌輝

「我照神為你們所賜我的職分作了教會的執事,要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這道理就是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秘;但如今向他的聖徒顯明瞭。神願意叫他們知道,這奧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一25~29)

自2003年新加坡神學院畢業以來,筆者一直將歌羅西書一章25節至29節視為個人的人生使命。2004年被差派往韓國宣教時,在《華傳路》上的見證也是以這段經文為題——《傳得全備》。這些年來,我秉持著這段經文所描繪的使命感,追隨神的引導,因應宣教禾場上的不同需要盡力服侍主。十年過去了,如今回過頭再讀這經文,竟發現自己的事奉歷程和本段經文所提到的重點不謀而合——我是一個宣教士,我研究和教導神學,而且神正開發我以獨特的方式傳福音!


教會在強調整全福音使命之際,本段所提及的三個要素︰「神學、宣教、創意」,值得我們再思。

一、神學:福音的內容

一般平信徒對「神學」這個詞敬而遠之,然而實際上,無論我們如何逃避,非但不可能不涉及它,而且即使不用「神學」這兩個字,自己卻不能置身事外地被包含在裡頭。何謂神學?它是信仰的陳述。傳福音的時候,我們嘗試用淺見的語言來向人介紹我們的信仰,那就是神學,只是沒那麼深入就是了。當我們同非信徒談信仰的時候,他們會問及基督教的神觀、宇宙觀、人生觀,那也是神學。籠統地說,神學陳述基督信仰是信什麼。

既是如此,我們就不可能避過神學來談信仰。從這亦可看出,一般信徒對神學這個詞存在著根本的誤解。究竟他們實際上在抗拒的是什麼?說穿了,是某些議題所引起的各派不同說法,例如關於末世的千禧年前派、後派、無派和時代派,又如關於聖餐的化質說、紀念說、臨在說等。聽起來極其深奧,在現實中卻好像沒有什麼造就。最常聽見用以反對神學研究的經文就是:「知識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八1)

若神學只是純粹在搞學問,也就罷了,但對保羅而言,神學是他宣教的動力。保羅火熱地傳福音,即使為此遭攔阻和逼迫都不放棄,原因是他有深厚的「神學」。保羅寫道:「這道理就是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秘;但如今向他的聖徒顯明瞭。神願意叫他們知道,這奧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一26~27)

簡單的說,神學實際上就是在搞清楚我們在信什麼。不單是廣泛的論述,還包括對信仰領域內各個細小議題的論述。此外,神學不但是陳述自己在信什麼,也陳述我們為什麼這樣信,這些信仰是如何既合乎理性又有超乎理性。

對神學的抗拒無形中使信徒錯過了信仰中許多精彩的部份,自滿於諸多過度膚淺、簡化,甚至偏差的定義中。信仰是豐富的(這話的意思不等於各學派的看法都可接受),我們需要掌握正確、全面、多元的方法來發掘真理。聖靈會光照,但我們也需要同各派的學說對話,連不信者的觀點也不例外。也許有些議題不那麼「實用」,卻是思想的操練,經過操練的思想讀聖經能看出更多東西來。

筆者過去在韓國的服事是神學培訓,坦白說,就事工的角度而言,我個人非常享受那裏的服事。一方面我能做自己既有負擔又有能力做得好的工作,另一方面我所服事的群體也給我很大的肯定。然而,我心中有一股莫名的不安感,因為在一個充滿肯定的環境中,我們會不知不覺真的以為自己很不錯,而實際上卻不一定。後來我決定進修,進修前在Facebook上寫道著:「選擇學習,是為了不要讓自己變得自以為是。」我選擇攻讀較重學術的神學碩士學位元,目的是期待自己能接受更嚴謹的訓練,有更精密的思想方式去從神的話語中發掘豐盛的智慧。

二、宣教:福音的目標

信仰的知識從來就不是為了抽象的討論,也不是為消極地抵抗異教和時代所帶來的挑戰,而是積極地以神的話語來進攻敵營,搶救靈魂。

保羅說:「我照神為你們所賜我的職份作了教會的執事,要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西一25)保羅對神所交付給他的職分有非常清楚的概念,他知道這身份是尊貴的——來自神的委託,他也知道這委託是為了教會的好處,並知道自己的職責是要將神的道傳開,並且傳得全備。第28節還提到他傳道的目標,是「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這話原文的意思更可能是「為了要使各人在基督裡得到完全」(新譯),意即叫他們在信仰上逐漸成熟,生命長成基督的形像。保羅沒有滿足自己於應付一份工作,也沒有滿足於信徒對信仰膚淺的認識中;保羅致力要「傳得全備」——要信徒知道得更多、更深入、更正確。真理一刻尚未傳得完備,保羅就不能甘休。

保羅曾將心中的熱忱描繪為一種「虧欠感」(羅一14~15)。好比一個負責任的學生,一刻尚未完成課程要求的報告,就不能安心;又或是一個負責任的員工,一刻尚未完成老闆指定的工作,就不能休歇。同樣的,教會從神領受福音的使命,要將它傳遍天下,這使命一刻未完成,教會就要繼續盡心竭力。

筆者的全職呼召自一開始便是宣教,雖然後來漸漸發現自己的恩賜更偏向於教導,卻仍然堅持在宣教的工場上從事此項服事,這是提醒自己、也是確保自己的研究和恩賜總是同大使命連結在一起。

三、創意:福音的策略

在談到宣教的方法時,保羅寫道:「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一28~29)

我們不能為創意設限,否則創意就不叫創意了,但保羅的話卻提供了創意大方向——它必須能效力於神在基督裡所定的計劃,使人得以在屬靈上完全。

福音已傳了兩千年,時代不斷改變,而且面對不同的群體和文化,我們都需要以靈活、人能聽懂的方式來傳達永恆的真理。筆者熱愛藝術,自小就不喜歡跟著一成不變的形式。小學時期,我便開始自己編繪和創作連環圖,高中時期信主之後,創作過兩篇短篇福音連環圖。後來作了傳道人,忙於學習各類新的服事,有長達十年時間沒有從事漫畫創作。2007年是基督教入華兩百週年紀念,我打算重拾畫筆,畫馬理遜生平的連環圖。於是開始收集資料、嬝狐迆z遜生平、收集歷史照片……然而我卻發現,宣教工場上有許多服事,根本抽不出時間作畫,再者,連環圖是必須有完整的故事才能展示給人看的。馬理遜生平那麼長,要畫到什麼時候呢?

後來,神讓我從政治漫畫得到啟發,以單格漫畫表達一個信息,既簡單又富啟發性。這種格式配合了我當時能力所及:什麼時候有時間就可以作畫,畫完一張就可以展示出來,沒有時間就可以不畫(不像連環圖必須得接續下去)。於是我開始從自己每週的講章中取得題材,把講章中的一些重點畫出來,發佈到自己的部落格裡。或許因為這種形式在華人教會領域中較為新鮮,而且很適合用於各類的事工上,諸如講道、教導、週報、網站、佈告欄等,所以這些漫畫很快便在網絡廣傳出去,並且越來越多教會、機構、雜誌來信申請轉載。

這是神帶領我的方式,再次證明神的創意是無限的,福音的傳播並不限於現有的模式。事實上,創意並不限於藝術。在宣教的事工上,我們需要各領域的創意,包括福音預工、佈道、教導、領導、行政,還有因應各種政治和社會環境之措施的創意。可悲的是,很多人傾向於固守傳統,不然就一味地跟風。

總歸而言,神學、宣教和創意不單是我個人的人生使命,也是教會福音使命的三個要素:我們要持續發掘豐富的真理,並且與人分享,並用各種智慧將信仰表達出來。神學是福音的內容,宣教是福音的目標,創意是福音的策略和方法,三缺一均不可!


本文轉載自《華傳》第二十期,作者為神州華傳宣教士,目前在台灣進修


標籤:   觀看所有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最新新聞
dot 大馬砂拉越華人年議會 籲重遇基督·重塑生命
dot 國際兒童節緣起 教會兒童服侍催生世界關注
dot 《The Chosen》第三季大結局:強大場景五餅二魚神蹟
dot 烏干達法案嚴懲同性戀 大主教籲保護兒童反誘騙
dot 耶穌運動50周年 4千人海盜灣受洗
dot 天主教區傳教節啟動 古道行聆聽福傳事蹟
dot 普世教協75周年 秘書長:世界處於危機仍確信上帝掌管
dot 報告:父母藏聖經 北韓判2歲幼童終身監禁
 最新專欄
dot 後疫情時代報復式事工? 「比慢精神」教會添人情味
dot 從正統神學到魔鬼神學:約翰·派博籲提防教義騙案
dot 五旬節聖靈降臨 學者:反映社會階層重新分配
dot 究竟甚麼是基督教民族主義?
 最新生活
dot 神秘信仰「星際種子」降落地球 偽稱助人類步入黃金時代
dot 世界遺產長崎五島教堂:分享見證接待旅客院所
dot 職場信徒操練靈修 潘怡蓉:禮儀年建立節奏默想基督
dot 世界地球日快樂!環境保護4式人人做得到
  證道
關愛家傭主日 協進會籲「不虧負不欺壓」寄居者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自今年開始將5月28日定為「關愛家傭主日」,主題為「關鍵在於你」,並且發表講章呼籲教內人士關顧外籍家傭的心理和屬靈需求。
影音使團:吳桂行傳道與康熙皇帝、說書人分享宣教文化寶藏
世界社會傳播日:用「心」說話化解對敵

圖片新聞

prev next
漫畫
>
真理蔡園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禮賢會香港堂增設週六崇拜
第一屆趙天恩學術研討會
   
logo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廣告發佈 | 聯繫編輯 | 投稿 iconCopyright © 2023 Gospelherald.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