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論/專欄 > 科學與信仰
第一個宇航員在外太空聽見了什麼?
2014年08月21日06時17分 上午 Posted.
 | »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乘坐沃斯托克火箭(Vostok)升空,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分鐘,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太空人。 |  | » 根據加加林的幾個親密朋友所說,他是一個具有宗教情操的人。 | 作者:余創豪 Chong Ho Yu (Alex) 最近我觀賞了一部俄羅斯電影《加加林:第一個太空人》(Gagarin: First in space),單看標題,相信你已經知道這部電影的內容是關於什麼。美國和蘇聯的太空競賽是冷戰的一部分,兩個超級大國都想最先將人送到外太空,而蘇聯贏了這一仗。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乘坐沃斯托克火箭(Vostok)升空,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分鐘,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太空人。 這齣電影不是紀錄片,所以我們不能指望每一個情節都保存百分之百的歷史真確度。蘇聯是一個擁護無神論的共產主義國家,在歷史上加加林進入太空之後,蘇聯利用這一壯舉進行反宗教宣傳,在其中一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赫魯曉夫敦促所有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要執行反宗教宣傳的任務,他說:「你們為什麼要執著於信神呢?加加林飛上了太空,但沒有看到上帝。 不過經過了一段時間後,「沒有看到上帝」這句話被誤傳為是加加林說的,而不是赫魯曉夫。 他們由別人協助下,將兩桶滿滿的冰水照頭淋下。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對基督教的態度和過去的無神論宣傳大相逕庭,在戲中加加林不是被描繪成無神論者。事實上根據加加林的幾個親密朋友所說,他是一個具有宗教情操的人,在加加林太空之旅不久之前,他把大女兒葉蓮娜(Yelena)送到東正教堂接受洗禮,他的家庭慶祝聖誕節和復活節,並且在屋內展示宗教圖像。
這部電影並沒有提到赫魯曉夫說:「加加林飛上了太空,但沒有看到上帝。」相反影片的基調有點宗教味,這部電影用倒敘手法,當加加林在太空中,他回憶起童年時自己與父親的談話,他要求父親讓他在城市的工業學校讀書,他的父親鼓勵他去依靠著神的恩典,從而建立自己在世界中的獨特角色。
然後加加林回顧在訓練營中與同胞的交談,他告訴他的朋友蓋爾曼(Gherman),有一次當他駕駛飛機的時候聽到一個聲音,蓋爾曼問這是否是上帝,加加林答道:「當然不是,但它是一把聲音,我們飛行員相信有這種聲音。」
蓋爾曼說:「是的,我們這樣相信,只是因為我們不能完全信賴我們的儀器。於是加加林追問道:「那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去相信呢?」蓋爾曼毫不猶疑地回答:「自己。」
言下之意,蓋爾曼不相信那「聲音」,加加林偏過身來,並且認真地說:「 如果我們真的聽到那聲音呢?
跟著鏡頭轉回加加林的太空艙,突然間,一把不明來歷的聲音彈了出來:「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凝望著天空去追逐夢想,希望能夠觸摸繁星。乍看之下,宇宙好似陷於一片混亂,但仔細一看,尤里,這片混亂隱藏著自然的和諧,在某處會有一個我們全人類存在意義的線索,我們正站在宇宙的門檻,我們需要多走一步。」
接下來,加加林的念頭又閃回到童年,二戰期間他的家人被困在德軍佔領的區域,加加林問她的母親:「如果有上帝,為什麼德國侵略者會在這裡?」
到底加加林相信什麼?這部電影含糊其詞,一方面這部電影表達出加加林的懷疑,但又同時展示一把聲音對他說話,我看不懂的電影製片人的心意,但至少我知道他不是敵視基督教或斷然否認神的存在。
在《神聖與世俗》一書中,皮帕‧諾里斯(Pippa Norris)和羅納德‧英格爾哈特(Ronald Inglehart)指出,共產主義在蘇聯和東歐倒台後,基督教出現了短期的復甦,但今天俄羅斯和東歐仍然十分世俗化。這現象我毫不驚訝,畢竟宗教被鎮壓了很多年,這當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全恢復。對我來說,這部電影仍然是令人鼓舞的,蘇聯對人民進行洗腦七十多年,赫魯曉夫矢志要消除人民對信仰的執著,但這影片顯示:神是否存在﹖宇宙是否有一個目的﹖這些都是人類心靈中永不消逝的問題。「你們為什麼要執著於信神呢?加加林飛上了太空,但沒有看到上帝。」
然而這電影唱反調,在太空中加加林遇到一把輕柔的神秘聲音。這聲音是什麼呢?是他的內心的聲音還是外在的聲音呢?無論如何,這聲音肯定了自然的和諧和我們存在的意義。我的信念是:如果沒有一個外在的聲音,那麼我們又如何能夠有內心的聲音呢?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