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論/專欄 > 院牧心聲
念「沙士」 再反思
2007年02月24日05時03分 上午 Posted.
2003年3月沙士疫症至今不經不覺已是四年了,當時的恐慌、驚惶、擔憂、無奈實在筆墨難容,似乎現時大家都將 它忘記,各自行走人生道路。
從往年年尾流感高峰期至今,政府亦不停呼籲市民在防疫工夫上不能鬆懈,在零聲落索的禽流感個案報導下,仍看不到香港人有什麼警覺性行動反應。原因可能是──眾人已淡忘 了沙士的傷痛、揮走了它的威嚇。然而,回想當年筆者情不自禁地趟入沙士病房,為著讓關心沙士中招病人的內心牽掛得安定,實在再掀起反思之情懷。 記得2003年4月一個下午獨自一人跑到沙士病房,哀求主管給個機會進入房內將一點點關懷之火帶到病榻旁,叫正在憂愁懼怕沒有出路的病患者得到安慰支援。在承諾若感染亦決不 追究責任後,主管最終心軟暗地裡通融。眼望著一位高大男病友睡在床上,不期然估計應沒有人視他為弱者,因此刻意地上前自我介紹,以護士的「職業慣性」及「主耶穌關愛病 人」之心腸,盼望送上和暖的慰問。高大病友疲累地瞄我一眼,卻是再忍不住地開聲訴說內心苦澀: 「我今天剛從深切治療房轉來這裡……感染沙士後我已昏迷了多天,醒來後護士告訴我全家都受感染(一位同住母親和太太),我深愛的母親已撐不住而逝世(此時他的眼淚正流 向面頰兩旁),而我卻幸運地慢慢復元,太太則已康復回家,但出事後我們仍未能相見一面……我很掛念我年邁的母親(邊說邊哭泣著),我實在無法接受現時的處境。我一句安 慰再見的說話也沒機會講,她就與我永別……(繼續嗚咽著)」
我無言以對,不敢讓自己的淚水掉下來,免至令對方更加傷心難過。人類的親情是無價的、訴說不盡的、攪盡心腸的,誰人可以施予真正的安慰?幸好此位高大男士是信主的,他 的無奈與傷痛只有天父才明白及療癒!!
有感沙士事件最正面的評價是推使人類去作出反思:「人生在世,我們可以珍惜、享受的,實在不是必然的」,我們需要去領悟與神和好的人類屬性,然後努力發揮互愛、互信、 互助的潛能,倚靠這位創造主去建立一個真、善、美的世界!
「院牧職場心聲」專欄介紹
徐玉英姑娘,伊利沙伯醫院院牧事工現任總幹事,伊利沙伯醫院院牧事工創辦人之一,前伊利沙伯醫院護士長。進入伊利沙伯醫院服務至今已達33年,現致力擴展院牧工作,為病 患群體及其家屬甚至醫療人員等都得著心靈關懷和照顧。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