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論/專欄 > 院牧心聲
生命力智慧篇
2007年05月03日11時26分 上午 Posted.
2007年4月26日伊利沙伯醫院院牧部,於醫院內舉行的『生命力 智慧篇』公開分享會中,講員李錦洪先生報告了2006年香港人唔開心首位元素為──工作壓力,因而帶出了大部分香港人現時的心態。李先生分享中卻詮釋了「成就vs成功」的意 義;就「工作壓力」而言,香港人以為有成就便等如成功,故此不停追求多方面、多件數的成就,獲取越多項目便証明自己越多成功。然而,李生則認為「成就」是外在環境的評 估,是世人的要求,但「成功」卻是內在、內心的感覺,若然你已很滿意自己所做的一切,並滿足於其成果效益,你便會覺得自己生命已非常成功,此滿足感是不受外界影響的。
筆者亦回應覺得,人類的自信心(Self-confidence)與自我認識(Self-awareness)在追求「成功」上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如果我們都曉得箇中奧妙而努力提升,即對自己 有足夠認識,例如那方面是長處或那方面是弱處,而不致於胡亂追求或參與過多活動,更有足夠信心去調節參與的深度和接納其結果,便不會構成過量的壓力,甚或只屬於無意義 的「自己加之於自己身上」之壓力。 心理學在壓力上的定義是:當你認為自己的能力(Internal ability),未能應付外來的衝力(External force)時,便感到壓力的出現。其實壓力出現可以有好的一面, 推使人較為積極行動;只是長期受壓的境況才導致一個人健康受損及情緒混亂,要學習的是如何去應對(Coping)面前感到的問題或處境的要求。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 又何必執著強硬要求呢?聖經不是教導我們要謙虛處事,「當看別人比自己強」嗎?不一定要自己雄霸四方吧!做一個小人物也不錯呢! 李生另外又報導2006年香港人開心首位元素為──休息、娛樂及消閒活動,聽來讓人都有共鳴之處。李生卻智慧地指出「快樂vs喜樂」的真正意義,他認為「休息、娛樂及 消閒活動」只能提供一個處境/場境的歡愉,當你離開這個處境/場境時,所得的歡愉亦隨之而失去。李生指出「快樂的活動≠快樂的心情」,反而覺得內心的真正平安與喜樂才 是值得追求的,也是真正的快樂。 Elation一字解作歡欣鼓舞、興奮、得意洋洋、雀躍的心情,是由一件事或消息而引起人類內心產生出來的。為著得到此類種種歡喜快樂的心情,愚笨的人便窮自己力量去製造或追 求有關事件,最後弄至心力交瘁、身體疲累。世人可知道有一個智慧的方法,可幫助我們內心獲取永恆的喜樂、歡欣、平安,而無須自行追求的嗎?
『凡勞苦擔重担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安息。』馬太11:28 『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約翰14:27 『喜樂的心乃是良葯,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4:4
與你一生共勉!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