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論/專欄 > 愛妻部落
變與不變
愛妻部落(32)
2007年12月18日11時23分 上午 Posted.
日前參加一位基督書院舊生的婚宴,這位新娘子秉承了「基督有情」的優良傳統,定意要向我這位「下崗校長」敬茶,雖然有點不習慣的尷尬,但卻是樂在心頭,有點兒「基督書 院嫁女」的感覺。在席間,碰巧和新娘子的姐姐同桌,她的姐姐是位傳道人,所以由教會談到婚姻,我笑說結婚的人都是很勇敢的人,這位未婚的女傳道一臉茫然的望著我,我幾 乎要由男女的差異,家庭背景的不同一直講解至現今屢創新高的離婚率。
其中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上帝為什麼創造婚姻制度?我深信上帝是定意要藉婚姻祝福人,但人的頑梗、貪婪和自我叫上帝的祝福變成咒詛,因為聖經上明明的記載:「那人獨居不 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在我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兩人相處確是困難重重,苦樂參半,但透過這種「埋身」的相處,你才會學懂怎樣切切實實地去愛一個人,更深的 層次是好像主耶穌愛教會一樣,為教會捨命。聖經中明明白白指出了婚姻的真諦。我想信每一對站在聖壇前互訴盟約的新人,比誰都更清楚。 聖經也教導我們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故此婚姻中的變與不變也主宰了婚姻的導向。數年前浸會大學社會學系一項調查顯示,本港二十一歲至三十八歲的年輕夫妻關係評分較高;而 四十六歲以上、未受教育的女性對夫妻關係的評分則最低。調查又顯示,在職婦女比較不滿意夫妻關係,有51.5%的在職婦女不滿意丈夫。這是否說明「婚齡」愈長的夫妻愈多相處 問題和愈多「牙齒印」。或許也說明不少已婚夫妻需要「婚姻教育」或「婚姻再教育」。 婚姻顧問竹君女士曾經說過,在她的專業認知告訴我們:那些不提離婚二字的婚姻當中,有九成是不美滿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中國人的婚姻是「高穩定、低質素」。假如我們 沒有努力去經營婚姻,很可能的情況是:「變又死,不變又死,變與不變都是死路一條。」話說在我印象中台灣有一宗很「經典」的離婚個案。一位女士申請與丈夫離婚,她也盛 讚丈夫是一位好丈夫,但這個好丈夫的罪名是「一成不變」。他每天準時上班,每月準時將薪金上繳太太,他下班更加是絕對準時,據這女士說每天傍晚她在同一時間打開大門, 她丈夫就站在門外。更甚的是丈夫回家後全部按「指定動作」做事;甩掉皮鞋、開電視、看報章、固定地坐在沙發某個位置、而那位置已形成他臀部形狀的窟窿,婚姻中其他事更 是「半成不變」。這「老樹盤根」式的生活方式竟成了離異的導火線,是冤還是不冤?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