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甚么原因弄到如斯田地呢?或许你会为这些痴肥孩童和他的父母找些开脱的理由,因为根据医生指出儿童痴肥的成因大致有四个:家族性肥胖、综合症状、内分泌原因,但经香港医生检查后,他脑部并无病变,估计肥胖原因是第四个──单纯性肥胖,主要是养分摄取量比用量大,以及与生活模式有关。据他的爸妈说他一岁已开始暴肥、在幼儿院经常抢小朋友的食物,刚满五岁已经有140磅。小豪的爸爸说:"我哋系穷,但只要可以帮小豪成功减肥,我不惜向朋友借贷都要找医疗费。"但问题的症结在哪呢?是筹医疗费,还是有另一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各位读者,豪仔的个案肯定敲响每一位家长的警钟,或许你的小朋友正在步他的后尘。他不能抗拒美食,你的孩子可以吗?他的父母非常溺爱他,总会满足他的食欲;他没有持之以恒的运动习惯;他吃很多肉和"垃圾食物",你的孩子呢?据专家说在香港五个学童有一个是痴肥,导至他们痴肥,谁的责任最大呢?相信家长是责无旁贷。其实今天无论是痴肥现象、打机问题、品格问题、小朋友的投诉文化、自理能力低等等港童现象,我可以肯定大部分都是父母亲自打造出来的问题。豪仔父母正在为医疗费用张罗,但豪仔要减肥肯定不是医疗费用的问题,试问现今不少男女不是付了很多钱去购买减肥疗程、服食很多所谓减肥食品吗?不都是失望而回吗?关键是父母要配合豪仔过一个健康生活,若真的要减肥,就真的要做带氧运动,并不是你以为他做了运动。为甚么说以为呢?若他跟你说去游水,你以为一定可以减肥吗?在夏天时我很喜欢游泳,我的游泳真的是为了达到带氧和减肥效果,一跳下泳池我会最少游一小时或三十个直池,记著是不间断的。但我到泳池见到超过六成的人都只是围在池边聊天,聊得疲倦了就游一个直池,或在池内你追我逐,他们当然乐在其中,但绝不能达到做带氧运动的效果,更遑论减肥了。各位家长,好好运用暑假与你们的孩子及自己度身订做一个减肥计划吧。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