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 > 神學院校
司徒永富分享從「數銀紙」走到「賣涼茶」心路臨界點
2010年11月04日09時46分 上午 Posted.
 | » 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司徒永富上周分享自己前半生如何從「數銀紙」走到「賣涼茶」,真正達到「永富」的秘訣。(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 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司徒永富上周五柏祺研究院主辦的「財富管理座談會」上再講自己的發跡史,分享自己前半生如何從「數銀紙」走到「賣涼茶」,真正達到像自己名字喻意一樣「永富」的秘訣。 他將自己人生分成兩階段,前半部他朝思暮想如何短時間「致富」,但是銀在金融風暴中眼見金錢長了翼一樣白白地飛得無影無踪。後來進入「賣涼茶」的時期,他低下頭來一步一步跟神走,結果製造出良心品牌,事業亦平步青雲。 司徒永富出生後8個月母親就離世,爸爸到婆羅洲謀生一去10年,自小他跟爺爺長大。他名字「永富」亦是爺爺對他的盼望,希望他一朝富貴能幫助家裡脫貧。不少人都知道司徒永富以前是街童,後來卻也馬虎挂過中學,入讀樹仁學院,更到美國留學。回來後他曾做過銀行:「我曾經有兩份工揀,一份是賣床褥,另一份是數銀紙,兩份人工差不多。當然是數銀紙了。」他又笑說:「即使是數別人的錢也開心。」像不少在底層環境成長的香港人一樣,賺錢的夢就是那樣的佔據著他整個思想。 97年金融風暴前夕,他在一間中資的香港窗口公司當上副總經理,負責理財,自己卻不知不覺掉進金錢的迷霧中。當時他看管公司戶口及股票,公司又建樓又推銷樓盤,他自己亦因金融致富,不知不覺陷進去,他深深感受到金錢有其虛幻性,像長翼一樣飛去。金融風暴一到,公司面臨破產,他被辭退之餘,自己的投資亦跌得損手爛腳,自己從有樓變成租樓,極速致富的夢突然幻滅,更瀕臨破產邊緣。那段日子間他曾經試過無工作時為了不讓太太擔心,每天假意上班,穿著西裝在置地廣場百無聊賴地溜澾,打發時間。
到06年時他以前任職銀行時的一位客戶找他參與涼茶的業務。當時他有點憤怒,但想到能有工作、至少能賺錢減少利息避免破產。帶著騎牛搵馬的心情上班了,以為上帝會帶領到更好的工作崗位,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仍未見到其他路。一天他憤怒了,跪下來問上帝:「祢在搞什麼﹖為什麼我仍在賣涼茶呢﹖」在絕望之際,神讓他看到答案:他注意到房間的門關著,彷彿對他說:你乖乖地賣涼茶吧。他憤怒地站起來,下決心:好,我就賣給你看!司徒永富語調輕鬆地述說這段沉重的往事:「雖然當時我仍分不清雞骨草和夏枯草的分別,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吃龜苓膏最好,但我就想把它做好。後來當我愛上它(涼茶事業)時,我開始思考我要為我的事業注入明天呢﹖還是只看眼前的名利。」
司徒永富前半生只想快速致富,但是他決心做好時,想法開始踏實起來。當時因為資金短缺,亦無銀行信任,在每個月虧蝕十多廿萬的情況下,他決定把業務縮小來作。但促使他毅然著手一下子關閉當時27間分店的是當他看到不少特許經營店為了提高利潤,在店內偷賣豬皮、魚旦,而一次看到竟然有一些店一面賣涼茶一面賣香煙時他實在受不住了,於是用了3年時間著手回收27間店的業權,並決意要讓鴻福堂成為良心品牌。他禱告若上帝容許並祝福,他會重開27間分店,結果他再用了3年時間重開了30間分店,至今更擴展至80間。
他有自己一套經營理念。他認為經營一個品牌不爭朝夕。「我們無錢燒煙花、賣廣告,無能力讓大眾一夜之間認識你。賺錢的時間觀念是賺長錢,而且事業要建在雄厚的基礎上。而鴻福堂的品牌亦貫徹他產品的一句口號:「真心製造,自然流露」,自然的不單是涼茶的中草葯材料,亦是他的折合了信仰智慧的營商核心價值。由過去一味的投機,到行過賣涼茶的十年,放長線經營良心品牌,他的富足不單在財富上,從他經常笑意盈盈的臉上亦可看到真心依靠上帝、永恒的富足的喜悅。
相關新聞 基督徒不談金錢﹖林誠信牧師:耶穌講金亦講心 司徒永富以己作正反面教材 笑談職場處變不驚秘訣 司徒永富從「問題白飯魚」談到企業道德 司徒永富「三大書緣」:愛讀、多買、好送 鴻福堂執行董事司徒永富生命見證(下) 鴻福堂執行董事司徒永富生命見證(上)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