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无节制的信用与财务灾难 編輯室 2008年5月14日星期三 上午9:58 几乎每10年财经界就会发生一些危机。1980年代在农业贷款风暴中,我走过一家又一家银行,审查那些应付未付的贷款。1990年代融资并购是流行趋势。而今天经济权威人士用"经济走缓"、"萧条"、和"不景气"来形容全球的经济状况。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在美国--是许多个人与家庭的贷款金额过大,最后无法偿还。 宽松的信用标准对毫不迟疑的借款者是具毁灭性的,因为他们会想去买自己其实负担不起的东西,不论那是房子、车子或其他昂贵的商品。提供贷款服务者的第一个责任是要做一个好投资。然而若提供贷款服务者真的有做好自己的工作,他们最终也会保障借款人的福祉。当申请贷款的人明显缺乏偿债的能力,提供贷款者藉著拒绝其贷款就可以救那想借款的人免于日后的心痛。 是什么原因促使提供贷款者估计错误?有时只是因为错误的判断,但更多时候可追溯到贪心与嫉妒。有人发现了一个可以剥削利用的对象。不久其他提供贷款者听到有同行可在短期内增加获利,他们就开始羡慕又嫉妒。接著这个追逐金钱的贷款潮流就影响整个业界。 这样的情况在几年内通常非常有利润,因为问题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浮现。然而当问题真的浮上台面,借款人开始无法偿还贷款,危机开始漫延,每个提供贷款者都想尽快抽身,使得许多人的损失和影响更大。 在工商界,很容易有群众心理:"每个人都这么做,所以这么做对我也一定有好处。"然而,跟随这种想法很容易使你的公司变成不智且仓促投机的另一个受害者。 圣经旧约中的诗篇说这种情况也几乎要发生在亚萨的身上,但他幸运地没有让自己跌倒。我们可从诗篇73篇2-3节学到亚萨的智慧:"至于我,我的脚几乎失闪;我的脚险些滑跌。我见恶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怀不平。" 在今天这个行动迅速,高度竞争的工商界,我们可能看到对手因做一些我们绝不会考虑的生意而获利。但因不愿让他们占优势--例如把大笔金额借给偿债能力非常可疑的人--我们可能与这试探交战,想要妥协,放弃自己的原则。 建议:若你受试探,嫉妒你的同侪,就思想你做得好的事。不要为了赚更多钱而追逐今日的潮流。潮流会过去,而你不会后悔自己做对的事。 思想 / 讨论题目 1. 请说明你对信用和贷款的看法。若某人的偿债能力可疑,你还愿意贷款给他吗? 2. 愈来愈多人提供高风险贷款,这潮流背候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作者说,我们许多人最近经历的经济危机,其部份原因是宽松且有问题的信用贷款。你对这观点有何看法? 3. 你认为提供贷款的公司是否有义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在核准贷款之前,注意到借款人的利益?为什么? 4. 73篇2-3节与想要申请超过自己偿还能力之贷款的人或公司有何关联? 转载自CBMC周一吗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