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關呼籲行動關愛社區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響應10月17日聯合國「國際消除貧困日」, 推動公眾關懷社會將感動轉化為行動,參加者可選擇兩項參與方式。
首先,可以在十月少食一餐,將節省的餐費捐給社區的社會關懷事工。其次,參加社區的關懷服侍,支持有創新服務模式的單位。此外,還可以參加一次性的社區活動,如聖誕嘉年華。
參加者也可以自行組織關懷活動,推動社區貧窮轉化。亦鼓勵大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服務經驗,呼籲他人關注貧窮議題。最後,還有機會成為水泉澳的轉化大使,進一步了解社區需要。
教關關愛大使藝人鄧萃雯早前在視頻分享對貧窮的印象,特別是在一些偏遠的山區。她提到,在物質豐富的香港沒想到會存在貧窮和貧富懸殊的問題,強調貧窮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匱乏,還包括心靈的貧乏,這種貧窮實際上近在咫尺,籲社會大眾貢獻自己的能力和資源。
樂施會:貧窮戶增至61萬、獨老和雙老貧窮住戶26萬
本港貧富懸殊及長者貧窮問題愈發嚴重,樂施會近日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4》,主題為「逆境下的出路:以轉變迎接改變」,發現今年第一季度的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2%,逾139萬人處於貧窮狀態。
樂施會表示,是次《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的數據只能反映原住戶的收入狀況,無法用來比較政策介入前和後的貧窮狀況。
報告指出本港貧富差距加劇,根據政府統計處2019至2023年及今年第一季數據,分析按十等分組別劃分的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第一等分為最貧窮,第十等分為最富裕)。在今年第一季,最貧窮一成住戶的家庭月入中位數僅1,600元,較疫情前大跌超過五成(54.3%)。相反,最富裕的一成住戶家庭月入中位數達131,100元,較2019年上升近一成,兩者差距達81.9倍。
香港貧窮住戶今年第一季卻增至61萬佔整體住戶22.7%。與2019年相比,本港貧窮獨老住戶數目更大幅上升47.2%,達到131,700戶;貧窮雙老住戶亦上升了55.3%,達到132,800戶。
獨老和雙老貧窮住戶則佔26萬,疫後復常第二年,本港65歲或以上的貧窮長者人數超過58萬,當中超過558,900貧窮長者為非經濟活躍人士,兩者都較2019年急增42.9%。與此同時,本港現時長者勞動參與率僅為13.9%,較內地的25%及挪威的22%為低。
樂施會建議政府重新考慮訂立貧窮線,掌握全面貧窮情況及其趨勢的變化,訂立「精準扶貧」策略,並且增加就業培訓,為有志有能力長者投入勞動市場創造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