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星期六,我出席了一间小学的家长聚会,第一位讲者是一位校长,他非常详细解释三三四学制怎样运作,请家长小心选择适合子女的学校等等,还未到我分享时,我正与一些工友闲聊,突然听到校长说:"请大家不要以为你个仔女一定会考入大学,请大家先打定输数……"我立时竖起双耳听他的解释,校长接著说:"不是每一个人也要读大学的,也不是每一个人也适合读大学的……"他说的话太有道理了,可能我读了三年学士、三年硕士,然后又在大学任教了几年的时间,眼见很多大学生也不是在读书的,有部分同学只在"享受"校园生活、"享受"当大学生的感觉。我每天也看见有些同学醉心在他们的学会活动中,有跳舞、话剧、唱诗……至于功课,他们未到最后阶段也不"冲刺",或者就是快到"死期(deadline)"时就编出多个借口期望讲师能延迟收功课的日期,最后的功课质素?当然欠奉。毕业了,那些拥有大学学历的大学生就自以为拥有大学"能力",谁知很少雇主愿意请他们,正因很多雇主也曾向我投诉现今大部分的大学生"不负责任、不愿蚀底、做事得过且过",结果,大学生只能干一些不需大学学历就可以做的工种。
有名不如有心
当讲座到尾声时,有一位家长举手问我:"我个仔成绩很差,怎样选学校?"我回应:"坦白说,若成绩很差就是学校选你,不是你选学校。"他急不及待再追问:"那若果真的读了一间很差的学校怎么办?"其实我也经常遇到此疑问,于我而言,读了好的学校家长就可以放心吗?知否近年我接触的求助个案有超过一半也是名校生?他们的家长千方百计送孩子入名校,然后又要出尽法宝帮孩子找辅导。我并不是指名校不好,名校之所以"名"就是出了很多名人或成绩很好的人,但相信很多家长也难以理解,很多学生在名校也读得很不开心,有些在小学时原本充满自信的孩子,但到了一所竞争很大的学校,面对连番受挫,变得毫无成功感。家长惨、学生苦。这又何苦呢?我自己便有这经验,小学时就读了一所英文小学,成绩一直也被其他同学踩在脚下,造成自卑心理,祸延中学阶段。直至我在一所第三组别的学校重读高中时,遇到很多有心的老师和很不上进的同学,结果我的自信心才慢慢建立起来,最后还在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
对于家长问及读甚么学校才好的问题,我往往也会回应"甚么学校不是最要紧,最要紧的是孩子适合读甚么学校,学校又是否有一些有心人能扶助孩子发挥潜能、建立自信。"能令孩子愉快学习,敢于表达,尽展所长,品德高尚,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教育"。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