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我久久未能忘怀的是其中一位新秀舒宇佳,才只有6岁的她已能把乐谱背得熟练,精湛的演奏令人目不暇给。看著宇佳可爱的脸庞,两条小辫子,真的使我想起我小时候的模样:才上幼稚园的我,某次被老师选中当指挥,在台上引领一群小朋友唱歌,中途忘掉了乐曲,我抓著头儿不知如何是好。这张"抓著头儿"的相片到今天我仍珍而重之。这种情景一定不会在专业的指挥梁卓伟教授身上出现;这种情景一定会把"叶伯伯"叶惠康博士气掉了。
另一让人感动的是黄梓韬的大提琴独奏。有人说大提琴演奏可让人动容落泪,梓韬的大提琴真的差点儿让我落泪了。演奏完毕,梓韬跟指挥梁卓伟教授来个拥抱,我深深感受到他俩亦师亦友的感情;也让我想起我在英国博士口试成功后跟老师拥抱的情景。这段刻骨铭心的音乐、这份师友的亲密,轻描淡写地流露出"薪火相传"的精神。拥抱的背后,我看到了梓韬在音乐滔浪中的艰苦翻腾,也看到了教授真的作好了"卓伟哥哥"教导及传授的角色。多元音乐文化能启迪孩童的生命,无论作音乐家是"意外",还是作专业人士是"意外",音乐确实陶造生命。
这场刻骨铭心的音乐会让听众上了宝贵的一课:音乐实为素质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音乐确实为生命带来奇迹般的变化。望著台上每为团员的演奏,包括伴奏的钢琴老师,自愧琴艺技不如人,但是每一天的练琴都让我生命起变化。我看到音乐是一种气质、一种内涵、一种谦逊。我甚或感到人生态度在变化、风貌脸容在变化。
"卓伟哥哥"、"Mimi姐姐"是"叶伯伯"传薪的人;台上的每为孩童将会是哥哥、姐姐传薪的人。盼望香港儿童交响乐团一棒比一棒更"棒",一代比一代更"强";传得漂亮,传得光芒四射, pass it on [[按此收听]] 。
*********
作者为张美玲博士,现于香港大学任教,为铜锣湾浸信会会友、现任理事、诗班员。读者可电邮至 lisa@hku.hk 与作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