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长仁:河蟹激斗草泥马 廖長仁 2012年4月19日星期四 上午6:18 传说在遥远的"马勒戈壁"有一种罕有的生物叫"草泥马"。草泥马是一种调皮而灵敏的动物,能够克服艰苦的环境。不过草泥马的生存环境近年受到严重威胁,因为有一种叫"河蟹"的生物入侵。目前草泥马正顽强勇敢地为保命而奋斗,希望有一日能击退河蟹,自由自在地生活。 以上一段有关草泥马的描述,不明就里的话,可能会以为是什么动物奇观的片段。但稍为了解的就知道,世界上根本就无"草泥马"这种生物,只是一句国语脏话的谐音,是什么脏话在大众媒体上就不便明言。不过其对手"河蟹"就可以说多一点,说白一点。"河蟹"是国语"和谐"的谐音。背景是在大约2009年初,中国政府发起建设和谐网络、整治互联网低俗风气专项行动。行动的目标是要关闭所谓的"低俗"网站,揪出遮罩脏话。"遮罩脏话"的意思就是将一些脏话利用谐音或者其他联想去卫生化,但骨子里仍是脏话。 这项以"和谐"为目标的网络反低俗行动,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单是2009年1月,被关闭的网站已多达1500个,而且被整治的还包括一些交友网站、人文及政治性的组群。令人怀疑行动的目标,质疑政府口中"和谐"是什么意思。不过正如对其他社会问题有不满一样,中国的老百姓都是有怨无路诉,唯有靠恶搞泄愤,创作出"河蟹",以及与其之对抗的神兽"草泥马"以示不满。 不过无论神兽讲到有多神,实际上都是敌不过官方的监控。例如目前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被免职的事件,牵涉的层面广泛、复杂,兼敏感,北京的气氛非常诡异,政局鬼影憧憧。再加上大众对事情的内情所知不多,揣测谣言满天飞。特别在互联网上,由"军车进京",到"北京政变",到"听见枪声"等等的传言广泛流传。这些流传在目前正处多事之秋的北京,无疑会引起公众恐慌,摇动社会稳定,因此官方的反应非常迅速,公安机关几日之内已拘捕了6个被指"在网上编造谣言"的疑犯。 当局的反应不单止快,而且广泛兼强悍,国家互联网资讯办公室立刻责成有关地方网络管理部门进行查处,电信管理部门依相关法规关闭了16家网站。北京市和广东省互联网资讯管理部门甚至向新浪和腾讯提出严厉批评,结果由3月31日上午8时至4月3日上午8时,两家网站要暂停微博的评论功能。6个人造谣,上亿网民陪收声,一切在几日之内迅速执行,叫人实在不能不佩服河蟹的能耐。 记得于2010年底开始的"阿拉伯之春",短期内在中东地区引发一连串的反政府运动,甚至有政权被推翻,当中互联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阿拉伯之春正是如火如荼的期间,不少人都问:互联网能否在中国发挥同样的功效?先不论所谓阿拉伯之春式的革命对社会长远的影响,单看互联网在中国运作的现实,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国当局目前对互联网的监控,远比中东国家来得严密,而且有策略。对维持国家稳和谐的那份认真,促使中国政府一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各路包抄,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互联网控制系统。 例如在上年11月初,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北京举办了一个研讨班,参加者包括中国电信、新浪、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39家互联网运营商和媒体企业的总裁和董事长。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向各位老总宣讲了10月中旬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内容,要求各位互联网企业老总"带头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要"带头加强管理,守法自律,促进网际网路新技术新应用有序发展"。会后一众老总宣称要"进一步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网上良好舆论氛围",并且一致同意,必须"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严格自律"。 再看目前的薄熙来事件中,正具体体现中国当局在对互联网的掌控上有多周密。一声令下,微博这个令网民以为享有高度自治而沾沾自喜的所谓"公共空间",就立时收声。难怪有内地作家在微博上慨叹:"[当局] 说关微博就说关微博,说断网就断网,他说,要稳定,于是你就稳定。他说,要幸福,于是你就幸福。他说,要有光,于是你就挨了一记耳光。"这个慨叹一出,很快就被转发超过二千次,然后又很快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消失。 "草泥马"其实只是中国网民恶搞的十大神兽之一。要创作这么多的神兽,只因无一只能敌得过一只"河蟹"。 ******* 作者:廖长仁,土生土长于香港,现居温哥华,为歌邻基督教会传道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