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山历史集团(Barton Hill History Group)频道 Voices of the Past 在YouTube 发放短片,描述景教传入古代中国的事迹。
景教为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属于斯脱里派,即现今的东方亚述教会。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由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于公元428至431年创立,在波斯建立教会,迅速扩展至东亚国家,并经阿罗本(Alopen Abraham)带进中国。
阿罗本是东方亚述教会派往中国的使者,据历史记载是最早到达中国的景教主教,从遥远的地方带来了他的圣书和圣像,并将它们呈现在唐朝首都长安供人研究。
唐代贞观九年(公元635年),阿罗本率聂斯脱里派传教团从波斯抵达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命唐朝宰相房玄龄到长安西郊迎接传教团,并亲自会见了阿罗本主教,景教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成为唐朝认可的宗教。唐太宗并资助阿罗本建立教堂,存放27部圣书、由21名"教堂牧师"管理,直至唐武宗会昌灭佛殃及景教,景教自此逐渐绝迹。
大秦景教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景教一直为汉学研究一个活跃的领域。历史学家经考究,发觉当中确立的真理和仪式,跟中国传统人伦思想相近,对人类的宗教发展有利。
大秦景教碑图腾反映宗教礼仪意义,石碑顶部十字架指向各个方向,表达基督将所有各族的人团结起来,并且传播到外地;十字架下方左右的海浪,寓意以水洗礼净化信徒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