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小孤雛虎年不受「苦」 赴美展開「甜」美人生新一頁 編輯室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 下午1:15 基督教勵行會總幹事張洪秀美(左)探望手術後的小姍。北京的語言治療師李心怡(左)悉心教導小姍學習說話。旁為小姍寄養家庭的張太。張太(右二) 對於小姍有機會過正常的生活感到高興。右為小姍父親Mark,圖左為小姍母親Leslie。(圖:基督教勵行會) 虎年剛來臨,人人都許下新願望。有位來自青海的小女孩在新年伊始,夢想成真,在新一年,不用再受苦,因為她終於找到了家、找到了愛、找到了希望,現已赴美展開「甜」美人生﹗ 兩年前,只得2歲的小姍被父母遺棄於西寧市街頭,及後送到基督教勵行會在該市的兒童福利院,經醫護人員檢查,才診斷出她是一名聾啞兒童。 天生的殘疾和經歷被親人遺棄使小姍變得內向,當她初抵福利院時,常常因爲不懂得表達自己,而感到沮喪和不開心,甚至扯自己的頭髮,以示不滿;不過,在護理人員的悉心照料下,發覺她是個活潑可愛且聰明,常在福利院內爲大家帶來不少歡樂的小朋友。 幸運的是,小姍經過基督教勵行會轉介,獲仁安醫院「仁心仁術」慈善計畫及耳聽心言基金資助手術費用、澳洲的科利耳人造耳蝸製造商贊助,以及一位馬來西亞華僑善長的捐款,於去年3月初,在本港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同年5月再獲一群新加坡善長人翁的9萬元捐款,資助其右耳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在這段康復的日子,小姍得到「可愛忠實之家」的負責人Sue的悉心照料。 兩次的手術非常成央A該會隨後又安排小姍在去年7月,前往北京新日希望之家接受每週一天的復康訓練,進行言語治療。 經過半年的努力,小姍如今已可聆聽世上最美妙的聲音。她的語言能力、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明顯的進步,能準確地指出玩具、動物、水果和嬤蒫左垂~,也認識1-10的數字,口中最愛說「媽媽」、「爸爸」、「阿姨」和「拜拜」。 在今年1月初,小姍再獲上天的眷顧。該會接獲收養中心的通知,小姍將被一對美國的夫婦收養,並於新年前跟隨「新父母」返回美國。 在離開家鄉前,小姍於1月中重返西寧兒童院,與昔日院童相聚,並在院內舉行其4歲的生日會。基督教勵行會總幹事張洪秀美女士則在2月中北上廣州,趕及在新年前與小姍及她的「父母」Mark和Leslie會面,送上祝福的一吻;而小姍在分別的時候,說出「拜拜」向張太道別。 也許,小姍曾被摰親拋弃,在個多小時的會面,不管坐或立,都不能離開Leslie,要把握分分秒秒盡享久違了的母愛。 Leslie表示,自己和丈夫對中國情有獨鍾,甚至覺得中國是他們的「家」,現已領養了一名來自昆山的5歲小男孩。他們承諾會將最好的都給予小姍,讓她能發揮所長。 一直陪伴在小姍身旁的張太,對於小姍有機會過正常的生活感到高興,深信小姍在新的家庭,能享受愉快且幸福的童年。張太亦期盼在新一年有更多有心人,願意給這群小孩一個家,讓他們如小姍般,可以重拾「被愛」的感覺。歡迎有心人士登入張太網誌http://siewmei.cahk.org/,了解更多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