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主办单位"国际海外协会"(Overseas Council International) 副主席高文弗博士(Dr. Manfred Kohl)表示,"卓越学院"研讨内容涵概高等神学教育的策略、管理、人材训练、课程、教育理念、经费筹募、服务推广等及其它相关之范畴。过去6年,已为全球9个地区80多个国家近千位神学教育工作者、领袖提供了企业和学术的交流和学习。
今届"卓学"从领袖的生命,工人的培训、神学院的运作等几方面作了广泛的研讨。提到领袖的生命,"卓学"院牧唐格理(DonGerig)透过罗马书12章的信息,勉励同工认真面对神学教育的挑战,作全面的委身、出自召命的事奉、以爱心为本的服侍、并学习与个性独特的人共处。他指出"把身体献上"包括生命的每一个层次,不单是学院的工作和事奉。很多领袖的失败往往不是在一些重要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的小节。他也指出不少同工是由于德高望重被推举负责领导的工作但本身却不一定具备行政和领导的恩赐。每一个同工都要为自己在神面前所领受的召命负责。
在工人的培养方面,透过不同的讲座和圆桌会议,同工和学者们就领袖应具备的质素,所要服侍的社群和教会的需要,和教会和社会未来的动向3方面探讨一个迎合时宜和职场需要的训练和装备模式。神学院有它的专业和独特的位置,但不能忽略与其它社会行业和专业的配搭和关系。神学院的训练,不单要针对时下的需要,也要适当地引进专业的知识和技术,重新思想课程和授课形式的设计。
另外,也有学者指出,神学院一方面以训练社会的领袖为宗旨,但大多数神学院却以修道院式治学与社会脱节。如何让神学院在政、商、学术界当中起积极桥梁的作用也是一个当前的要务。
这些问题牵涉甚广,是次只属初探,"卓学"拟定来届以新时代的神学教育课程设计和传递为重点,作更深入的讨论。
有关神学院的运作─如何组织一个有效率的校董会,有策略性的发展方案,招募合适的教务和行政人材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上有很多的挑战和困难。今次的讲习不单有理论的基础,还有一些学院的案例作参考,向参加者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和鼓励。
是次"卓学"由澳门圣经学院协办。据院长杨怀恩牧师表示:随著澳门政治、经济及社会的急剧转变,澳门这一弹丸之地渐受国际关注,甚至越来越发挥其影响力。是次"卓学"特选澳门为举办地点,也是鉴于澳门在国际和中国基督教近代发展史上特殊的地位。"澳圣"成立于1982年,多年来是全澳唯一提供完整基督教教牧人材训练的机构,入学人数逐渐增加,其学位亦得到亚洲神学协会的承认。今次能被邀请协办国际性专业研讨会是对澳门的高等神学教育的再次肯定。期望透过是次的学习把学院的办学水平再度提高,藉著澳门的国际平台,与世界各地神学研究接轨,为澳门广大市民在这剧变的社会中提供心灵精神上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