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有两样东西人是不能逃避的,就是你欠的税 和死亡。欠税可以有人代缴,或找税贷缓急,找安信兄弟(财务公司广告),但死亡则要自己单独面对,别人不能帮忙。
传说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巴斯高(Pascal) 1662年临终时说: 每人独自死亡(One dies alone),愿上帝不离弃我(May God never abandon me) 。 被遗弃的孤单
诗篇22篇的作者论到他面临死亡,要独自面对死亡;在死亡面前,他感到被遗弃,被神遗弃,被人遗弃。上帝好像掩面不看他:"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为甚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vv.1, 2) 死亡是和生命的主隔绝,当死亡临近时,生命的主竟然渺无踪影! 他也被人所遗弃。恶人环绕他,嗤笑他:"但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他们撇嘴摇头,说:『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耶和华可以救他吧!』"(诗22: 6-8) 中国人有一愿望,希望落叶归根。当年纪大的时候,很想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终老,我们很怕客死异乡;临走时,没有熟悉的人伴随,感到孤单。在以前或现在的农村地区,临终时都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在长大的家中,由熟悉的人陪伴,渡过人生最后的时刻。 但随著社会城市化,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为了防御疾病传染,我们把病重的人安排在医院留医,希望得到最好和及时的照顾,但离开的人,要在陌生的环境离开。 其实当人面对死亡时,最需要是亲友的陪伴。2002年在崇基学院教授哲学三十多年备受敬爱的陈特老师安息主怀,他写的"生死徘徊十二年"说到亲友的伴随,最能帮助他面对顽疾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惧怕。 他说:"许多西方哲学家都说死亡是最个人也因此最寂寞最孤单的道路,但我至目前为止,却总感到人间浓郁的情怀在陪伴著我,在死亡的路上,给了我许多勇气和安慰。""许多亲友学生,不断亲自或以电话来问候,这些亲友中有些是基督徒,为我祷告,我的妻子一年多来,一直陪伴在侧。" 另一方面,他也感到上主的陪伴。"十二年来,面对著死亡与痛苦,我仍然努力使自己心灵平静……我向上帝的祷告除了使身体恢复健康外,极重要的是使我心灵平安。""我相信上帝在磨练我,不管肉体如何软弱,他都在支持我……,如果不是他的恩典,我也不可能做到这些。""就这样,疏远的上帝似乎又亲近了,本来郁闷的心情也开朗起来。" 死亡是一种隔绝
诗篇22篇给我们对死亡的透视:死亡是一种隔绝,和上帝隔绝,和人隔绝。而生命是与上帝和好,与人和好。 这诗的结构:分哀歌(lament)vv. 1-21b. ;应允(response), v. 21"你已经应允我,使我脱离野牛的角"及感恩 (thanksgiving), 受苦者宣告,vv.24-28;会众宣告,29-32。 在诗篇的开始,诗人以哀歌体裁,向上主陈明自己的苦况:"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为甚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vv.1, 2)"我如水被倒出来,我的骨头都脱了节,我的心在我里面熔化。我的精力枯干,如同瓦片;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土中。犬类围著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vv. 14-16) 作者虽然四面楚歌,但没有怀疑上帝赐给他生命的意义;诗人坚持生命是有意义:"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怀里,你就使我有依靠你的心。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里,从我母亲生我,你就是我的神。求你不要远离我,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vv. 9, 10. 11) 人若从现实世界看苦难,的确认为生命就是荒诞,约伯受苦时说:"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那夜都灭没。愿那日变为黑暗,愿神不从上面寻找它,愿亮光不照于其上。愿黑暗和死荫索取那日,愿密云停在其上,愿日蚀恐吓它。愿那夜被幽暗夺取,不在年中的日子同乐,也不入月中的数目"(伯3: 3-6) 但这诗篇是从信仰的角度看死亡的威胁,因诗22篇是公共祷文,是崇拜的礼文,所以在二十一节就有一个转机:是应允—上帝宣告(oracle)— "你已应允我,使我脱离野牛的角",脱离前面所说:"有许多公牛四面困住我;它们向我张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狮子。"(v.12) 敬拜群体聆听诗人的哀歌
跟著诗人感谢上主的拯救,诗篇从哀歌转向感恩:"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赞美你!"(v. 22) 诗人要会众和他一起赞美上主:"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要赞美他!雅各的的后裔都要荣耀他!以色列的后裔都要惧怕他!"(v.23) 诗人得蒙上主拯救后,在大会中赞美:"我在大会中赞美你的话是从你而来的;我要在耶和华的人面前还我的愿。"(v. 25) 会众和应:"因为国权是耶和华的,他是管理万国的。地上一切丰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凡下到尘土中不能存活自己生命的人,都要在他面前下拜。"(vv. 28, 29) 我们留意,之前环绕他的对是一班讥笑他的人:"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他们撇嘴摇头,说:『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耶和华可以救他吧!』"(诗22: 7, 8) 但现在环绕他的,是一起赞美敬拜的会众;这是一个大合唱,声音洪亮。
但这班赞美敬拜的会众,一直在会中保持静默,专心在聆听诗人的哀歌。事实上,在这诗篇,个人哀歌的篇幅比集体合唱更多,因为用爱心聆听受苦的人在上帝面前的倾诉,就是对上帝的敬拜; 做在小子的身上就是做在上帝的身上。另一方面,诗人为何能够尽情把苦况对上主陈明呢?因为他知道有一班爱他接纳他的聆听者。这是上主的会,这是耶和华的人。 敬拜群体和我们一起面对死亡的力量
肉体的死亡对我们一些人来说,可能比较遥远,但死亡的力量,每日都压迫著我们,我们每天都面对死线deadline。在这诗篇,诗人描述死亡的威胁非常生动:"有许多公牛四面困住我;它们向我张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狮子。"(v.12) 我们需要信仰群体一起支持我们去俩面对种种死亡的力量。 这星期我真的听到狮子的吼叫。前几天有机会和一对以前认识的夫妇协谈,我征得到他们的同意,分享他们正面对巴珊公牛的威胁。 约十天前凌晨一时,手机收到whatsapp一短信,有一位弟兄很想找我谈话,我知这事情紧急,我立刻回复:明天见吧;他即刻说:感谢上帝,认为是上帝听他祈祷。作为丈夫父亲的他最近在家中跌倒,脑头受创,内有积血,要进行手术,手术后希望做针砭帮助复康,不料针砭之后手指感到有点麻痹,自然心慌,跟著失眠;没有足够的睡眠,健康愈来愈差。他朋友不多,也很久没有返教会了,因为信任才找牧师谈话,说出自己的惧怕。 一星期后他和太太一起见牧师。这对夫妇长期因为教导儿女方法不同,关系愈来愈差,没有沟通,也不想沟通。要升中学的女儿成绩不太好,挂心她不能找到好的中学,而且情绪不稳定,要看心理医生。说到这里,太太的眼睛润湿。我看到巴珊大力的公牛,正张口正要把他们一家撕裂。 我和他们看这诗篇,叫他们不要惧怕死亡的力量,因为上主搭救我们,上主已应允:"使我脱离野牛的角。"上主可以使枯骨成为活人,当圣灵像风吹过,枯骨成为大有能力的军队。我们一起祈祷,也鼓励他们一起读经祈祷。面对死亡般的威胁最重要是信心:"从我母亲生我,你就是我的神。求你不要远离我,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 其实第一次见了这弟兄,我鼓励他返教会崇拜,不可停止聚会,我们需要信仰群体的支持,激励信心。跟著的主日,和太太见我之前,他回到住所邻近的教会聚会,并发给我的崇拜程序表一首诗歌:我们爱,让世界不一样,用颜色划下其中一句感动他的话"心再坚强也不要独自飞翔"。是的,不可停止聚会,心再坚强也不要独自飞翔。 崇基教堂因为在大学校园,一路以来的崇拜讲道都注重信仰与知识的结合,信以求知 (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 ,1984-85年特别邀请学有专长的基督徒学者作专题讲道,并结集出书,称为大学讲章。但我对崇基教堂有另一个期望,这教堂也是一个敬拜赞美的地方,特别我们教堂有一坐这么美好的管风琴,提醒我们这里是敬拜赞美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的信心得到坚立;在这里我们可以对上帝倾诉心中的苦情,而有人聆听,作为对上帝的敬拜;我们有人陪伴支持,一起面对人生种种横逆。 其实活泼的敬拜有治疗效用。在敬拜赞美中,当我们来到至高上主面前,我们从至高之处或在神舟太空舱俯瞰大地,地球不过是不同颜色的平面图案,在地上我们彼此比较,争过你死我活,但从至高上主的角度看云云众生,都是按他的形像所造,同样尊贵的人。 敬拜与赞美,甚具疗效,藉著诗歌,我们诱发出深藏的情绪,认罪使我们面对自己,宣赦使我们得到接纳,奉献时教我们凡事感恩,代求使我们关怀,差遣让我们有承担,听道使我们反思生命,得到圣经的智慧。 基督经历死亡救我们脱离死亡
我想当我读出诗人的哀歌时,心水清的人一定想起这诗篇就是耶稣的真实写照。诗篇二十二篇的作者,呼救上帝免去他的死亡,上帝就撘救他。耶稣有没有求上帝免去他的死呢?"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祇要照你的意思。"(太26: 39) 耶稣没有,他走上十字架。 "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耶和华可以救他吧。"(v.8) 这是祭司长、文士长老甚至同钉十架的强盗都讥笑耶稣的话。"他依靠神,神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太27: 43) "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抽拈"(v. 18;约19: 24) 这是钉耶稣兵丁所为。"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更是著名的十架七言。所以诗篇二十二篇又称为第五福音书,详尽预言耶稣如何被父上帝离弃,被人离弃,为人的罪经历死亡。 基督救赎我们成为敬拜赞美的群体
但基督为何基督救赎我们?为何上主要摩西把百姓领出埃及?就是到西乃山领受律法作上帝的子民,作敬拜赞美的群体。马丁路德说:得著上主,就是要敬拜上主。在敬拜赞美中,我们奉耶稣的名字来到父面前,我们奉耶稣的名开始聚会,奉基督的名字祷告;在基督里,我们来到父上帝面前。基督「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来8:2) ,执事原文是liturgos(礼仪) 。希伯来书作者说:「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说(引诗22: 22):「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赞美!」(来2: 12) 上帝的儿子成为人,以致人可以成为上帝的儿子;耶稣和我们是弟兄的关系,基督是长子,他首先复活,将来我们也会随他一样复活。所以基督在那里,教会也应该在那里,信仰群体就是基督的代表。若从这角度看紧随的诗篇二十三篇,就会说:因著这个信仰群体的伴随,我们不怕死亡力量的威胁,我们可以在敌人面前,摆设筵席,敬拜赞美。我们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信仰群体的伴随我们,与我们同在。他们的杖,他们的杆,都安慰我们。阿们。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