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渭文牧师:崇拜–失乐园的逆转(新添加录音)

伍渭文牧师:崇拜–失乐园的逆转(新添加录音)
聆听讲道按此

你想一想,有那一次和一个人的谈话,改变了你的一生?会否就是与你现在的配偶第一次见面,谈得很投契,被他的态度和内涵所吸引,开始了友谊、情爱,结果成为夫妇。

今天福音书一位妇人,一位很怕面对群众的撒玛利亚妇人,在烈日当空的时候,在没有人打水的叙加井旁,和耶稣的谈话,扭转她的生命。她确实改变了,她掉下水罐子,跑到城中,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约四29) 和上帝相遇,与上帝对话,生命得到改变,正是崇拜的意思,从这段经文我们是认识到关于崇拜的真理。

1、上主寻找人敬拜

「然而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那用心灵按真理敬拜父的,才是真正敬拜的人,因为父在寻找这样敬拜他的人。」(约四23, 24, 新译本)

整个故事的背景是门徒都离开到城里买食物去了,耶稣独自在叙加的井旁等候这妇人。这段是经典论及崇拜的经文:崇拜是上帝主动亲近人,赐恩典给人,崇拜是上帝与人的对话。我们提到崇拜,就想到对上帝的荣颂,赞美,给上帝本身配当的敬拜,英文崇拜worship (worth ship)不是就有这意思吗?有些教会就把崇拜开始的唱诗一段时间称为敬拜,由敬拜队带领会众唱诗,唱完诗说"敬拜完毕"。

但德文敬拜一字"Gottesdienst"service of God–上帝的服事,就指出崇拜是相向的:崇拜既是人给上帝的服事,也是上帝给人的服事。"因为父在寻找这样敬拜他的人",指出是上帝主动亲近人,像耶稣主动亲近这撒玛利亚妇人。整个崇拜礼仪,是我们给上帝的服事,也是上帝透过礼仪给我们的服事。而我们对上帝的服事,是回应上帝先给我们的服事,这也是旧约时代列祖的崇拜经验。

挪亚筑坛献祭,因为看到上帝的救恩,上帝晓喻他洪水将至,要预备方舟,进入方舟才能得救,洪水过后,挪亚带领一家筑坛献祭。上帝呼唤亚伯兰离开吾珥,使他成为万国之父,他离开吾珥,跟随上主,筑坛献祭。上帝呼唤摩西,带领在埃及为奴的百姓,来到西乃山,颁下律法,作上帝的子民,君尊的祭司,敬拜上帝。"你将百姓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事奉我;这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出三12)所以敬拜是回应上帝的召唤,亲近上帝,我们首项礼仪宣召(call to worship) 就说明这点。

上帝是施恩的主。上帝主动召唤我们亲近他,不是因为他需要我们的敬拜,乃因为他愿意施恩给我们。他创造人是祝福,分享他的爱。在婚礼中,我常常提醒新人,婚姻带来父母的天职,你们要为著下一代,好好彼此相爱,使儿女在爱的氛围中成长,使爱外溢overflow给儿女,生儿育女是分享爱。但有人生儿育女不是因为爱,是因为不满足;自己很想学琴,但事与愿违,就计划生一个孩子,训练他成为钢琴家。配偶对自己不好,生一个孩子,为自己吐气扬眉。一个不成熟的人,当然可以藉著婚姻生活,自己更趋成熟,生命得到建立,但配偶就要承受磨难了;一个成熟的人,进入婚姻时,能够让其配偶得到祝福和建立,配偶的磨难较少。

我初中时刚信耶稣,问我教会的传道人:为何上帝创造人?他说:上帝造人,与人分享他的爱,好像一个小女孩,把爱分享给布娃娃,为这布娃娃梳头穿衣服,喂娃娃奶,藉著关心布娃娃,这女孩子得到满足,也得到成长。但这比喻神学有问题,女孩藉布娃娃得到生命的成长,但上帝是否需要创造才得到满足?没有世界,没有上帝本体之外的世界,从永远到永远,上帝如何经验爱呢,因为爱是对他者的关怀;没有他者,如何经验爱呢?希腊神话中纳西斯(Narcissus)在水池看到自己俊朗的脸庞的倒影,顾影自恋,不愿意离开水池,终于饿死,但没有他者的自恋不是爱。

感谢上主,上帝本身就是爱,因我们的上帝是三位一体,在创造世界之先,父、子、灵就有"你"和"他",就有爱的团契。耶稣在约翰福音十七章大祭司的祈祷中说: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十七23)

所有的丰盛已在上帝里面,他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目的是祝福和分享他的爱。上帝寻找人敬拜他,不是因为上帝需要我们,乃我们需要上帝。上帝不需要藉著我们对他的敬拜供奉得到圆满,敬拜是获得神恩的机会,敬拜是上帝给我们的服事。

让我们看看以赛亚的崇拜经验。"当乌西雅王崩的那一年,我看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赛六1)圣经特别提及当乌西雅王崩的那一年,那年举国悲伤,因为乌西雅曾经是一位好王,使国家中兴,但后来心高气傲,擅自进入圣殿烧香,国王虽为一国之尊,但祇有祭司才能进入圣殿烧香供奉,乌西雅王僭越了祭司的职份,被上帝以大麻疯击杀,举国哀恸,没有王,国家何去何从?上帝就针对以赛亚本身的需要,让他知道,君王有崩逝,但上主还是坐著为王。藉著崇拜,上帝服事了以赛亚。

跟著上帝引导他明白更深层的需要,上帝对以赛亚展示上帝的权能和威严:"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赛六3)在圣洁的上帝面前他是不洁的,他需要面对自己的罪:"我有祸了,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回应以赛亚认罪,上帝赦免他:"看哪!这炭沾了你的嘴唇,你的罪孽就除掉了。"(赛六7)

各位,崇拜是上主给我们的服事,上帝藉崇拜满足我们属灵的需要;也藉崇拜对我们说话,让我们明白更深层的需要,我们要好好预备自己,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

2、要明白为何如此敬拜–悟性的敬拜

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说:"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和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约四22)

我们著重崇拜的抒发作用,较少著重崇拜的诱发作用;强调崇拜是我们给上帝的服事,较少注重崇拜是上帝给人的服事,因为我们强调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耶稣岂不是说:"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四23)

我们认为心灵和诚实就是敬拜者主观的虔诚。其实刚相反,诚实原文指真理,心灵指圣灵,两者都是外在于我们的恩赐,上帝赐真理,上帝赐圣灵,真理和圣灵是客观的恩典,与主观虔敬没关。这妇人是虔敬的,她与耶稣讨论崇拜,在撒玛利亚城的基利心山上的圣殿敬拜对呢?还是在耶路撒冷锡安山上的圣殿敬拜对呢?当然她认为前者,耶稣的意见呢?耶稣认为在耶路撒冷的圣殿才对,因为这圣殿预表基督,他是神人相遇的圣殿,藉著耶稣人才能亲近上帝,所以耶稣说: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圣殿就失却唯一的意义了。

妇人不是没有虔诚,乃没有真理依托的虔诚,信仰异端、异教的人也是非常虔诚,在我的锁匙包十条锁匙祇有一条可以开我的办公室,拿了其它锁匙,无论你如何诚心诚意,也不能打开我的办公室那道门,找对了才能开门,这是客观对错,与主观意愿无关。真理来自上帝的启示,人根本不能明白。你可以明白罪的字义是矢不中的,但没有圣灵的感动,你不可能像以赛亚一样承认:"我有祸了,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真理需要真理的灵光照才能明白,约翰福音中的灵指圣灵,不是人的心灵。圣灵在我们心中光照,引导我们明白真理,顺服真理,圣灵就是真理的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约十四26)耶稣要我们有一个悟性的敬拜。

首先,我们要明白崇拜是集体的敬拜。

崇拜有模塑灵命的功能,因集体敬拜能克制自我中心。近代礼仪学者Virgil Michel就指出,崇拜的礼仪是对付个人主义毒素的解药,在崇拜中我们经历上主的爱,也因为上主的爱而爱其他人,而爱是灵命成长不可或缺的。他说:"在(崇拜中) 我们再一次与基督的身体连结在一起,淋浴在上主在基督里和对世人的大爱中……因而我们重新得力,去抗衡异教的个人主义,这些自私自利,充斥在每日的思想、言语和行为。"[注1]

哥林多前书十四章论到敬拜时,明言敬拜就是集体的聚会:"你们聚会的时候"(25节) ,"妇女在会中"(34节) ,聚会时要关心参与者的福祉,保罗列举崇拜的数项规范,就充份说明崇拜不能自我中心: 1. 言语要人人明白,甚至圈外人也了解(十四16, 23) 2. 要造就人(十四16) 3. 规规矩矩按次序行(十四40, 33) 4. 彰显与深化基督徒的合一与相交(参十17) 5. 每位参与者积极的投入(十四26)"诗歌、教训、启示、方言" 崇拜是聚会,集体的聚会需要共同的礼仪,否则祇是不同的个体,在同一地点,各自修行,礼仪把不同的人造成为一个群体。我们来到教会,在崇拜开始之前都会省察认罪,这是个人认罪,但在崇拜的礼仪,应有集体认罪的时间。我们可以在进入教会前或离开教会时把献金放进奉献箱,这是个人的奉献,但在礼仪中奉献一项,是集体的奉献,礼序中的认罪和奉献,就有模塑我们灵命的作用,是属灵操练。

其次,我们要明白崇拜是信仰的表白和宣示。

认罪和宣赦:我们崇拜礼仪中有认罪和宣赦。认罪帮助我们厘清人和上帝的距离,让上帝作上帝,没有距离,就没有心灵移向上帝,寻求上帝的赦免;不认识自己的罪何其深厚,就不觉得恩典何其浩大,认罪是重要的操练。受洗是每天的属灵状况—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罗六4) ,崇拜藉认罪的礼仪,提醒自己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才能得救。每主日的崇拜认罪礼仪,不单祈求上主赦免我们该周所犯的罪,也把我们领受过的水礼,重演一次。认罪完毕,作主席读出约翰一书一章九节作为宣赦:"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是上帝的应许使我们得蒙赦罪。

经课的诵读和认信。圣经一路来是公开诵读,给人聆听的,直到德国人古腾堡发明活版印刷,1545年出版第一本给人阅读的圣经。宗教改革前一千五百多年来,教会都依遵犹太会堂传统,在崇拜中诵读该天按节期编成的经课。耶稣在迦伯农会堂也按此传袭读经:"在安息日,照他平日的规矩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念圣经。有人把先知以赛亚的书交给他,他就打开,找到一处写著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路四16-18)。

崇基教堂承继了这经课传统,以基督生平作年历,崇拜中读出旧约、诗篇、书信、和福音书的经课,沿用至今的有三代经课,以三年一个循环来编订每主日的四段经文。我们现在采用的一九八三年《修订三代经课》,为天主教、圣公宗、信义宗、长老宗、改革宗和循道卫理教会等共同采用。读经完毕,我们唱出荣耀颂。因为四段经课分别显出圣父(旧约) 、圣子(福音书) 、和圣灵(书信) 。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判定亚流主义为异端,教会通令崇拜唱荣耀颂 (Gloria Patri) 时加上去的:但愿荣耀归与父,子,圣灵, 加上一句" 起初这样,现在这样,以后也这样,永无穷尽。"英文:As it [trinity] was in the beginning,, is now, and ever shall be, world without end;"it"就是三位一体,每主日崇拜的荣耀颂,便成为正统信仰的卫道干城。

3、崇拜是失乐园的逆转

最后我想提的是,崇拜为何以宣召启其端,以祝福总其成?这样的礼仪设计,背后有何原因?何以说崇拜是失乐园的逆转呢?

堕落是撕裂长够信任与爱的关系,圣经不是早上创造,晚上堕落,上帝不是堕落时才来到乐园和人算帐,上帝常常到乐园和始祖有相交。分别善果子的树表示人拒绝上帝的主权,分别善恶在希伯来文化中表示独立自主,我们知道除了分别善恶的树,还有生命树,当人学习顺服上帝,经过试验,学懂对上帝的顺服,就可以获得生命树,上帝不是要我们最终堕落,他要我们分享生命树,正如老师给我们考试,目的要我们过关及格,不是要我们失败。

但始祖不信任上帝的说话:"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创三3)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知道善恶。"(创三4)堕落后上帝来到乐园,"那人听见神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的面。耶和华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那里?他说: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创三8-10)但在崇拜中,当听到宣召经文,我们欢喜快乐以诗歌回应上帝的召唤,结束崇拜时,接受差遣并上帝美善的话语benediction,我们像进入天国的小孩,搁置怀疑,以童真你心,信赖上帝的慈爱。

领受祝福时,我们看到分派圣餐的圣桌十字架两旁的的洋烛,静静散发出盼望的柔辉;再望过去,苍苍鞍山,吐露洋洋,诉说上帝信实如山坚定,上帝慈爱如海丰盈;绿树交荫,小鸟鸣叫,上帝的恩典环绕著我们。

接受差遣时,我们看到落地玻璃幕墙的大十字架是在外边的,向外的十字架,不是向内的十字架;上帝关心这世界,挡住我们半边风景的新教学大楼,提醒我们这教堂为学生而设立,马鞍山前的民区,是我们的邻舍,也是我们的牧区。 像以赛亚一样,崇拜结束时我们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阿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We are united anew with all the members of the Mystical Body of Christ; we are imbued with the all embracing love of Christ for God, and of God for man….and we are freshly equipped to withstand the pagan way of selfish individualism in our daily thoughts, words and deeds”, Virgil Michel, “The Social Nature of Communion,’ in The Social Problem, Book Four: The Mystical Body and Social Justice (Collegeville, Minn.: Liturgical Press, 1939), 77, as quoted in Christian Scharen, Public Worship and Public Work: Character & Commitment in Local Congregational Life (Collegeville, Minn.: Liturgical Press, 2004), 23.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主日崇拜预告 日期 : 20/05/2012 (星期日) 时间 : 10:30 讲员 : 戴国璋牧师 题目 : 柏拉奇图士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