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學生赴非洲義務教學 稱愛為最大快樂

國內大學生赴非洲義務教學 稱愛為最大快樂
楊天然,南開大學學生。2010年7月曾赴肯尼亞在內羅畢馬達裡貧民窟的一所學校裡做教學義工。雖然只是停留了短短五周,但這趟非洲之行讓他對生活有了不同的認識。

與許多赴非志願者一樣,楊天然出發前亦遇到來自父母的強烈反對,擔心他的安全和身體狀況。但楊天然持守著「當你願意去幫助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善待你」的信念登上了去肯尼亞的飛機。

從肯尼亞回來楊天然接受《國際在線》訪談,分享這次不一樣旅程及對她人生的影響。她表示原本帶著對非洲大地的好奇過去,但親眼目睹了貧民窟內孩子的狀況後,追隨著內心的召喚,她有了新的人生目標。

「我覺得我付出的所帶來的回報,並非金錢上的,而是孩子們給你的那種真摯的感謝和因為有你他們發生的改變。我體驗到這種快樂了,並且以後還想要體驗這種快樂。這就是非洲之行給我最大的影響,我要幫助別人。」

當地物質嚴重匱乏,吃飽穿暖都是很大問題,教育更是被擺在了不重要的位置。楊天然參與的學校有50多名學生,從5歲到13歲不等,全都沒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一名當地老師和一兩名不定期的外國志願者,便是該學校的全部師資,教材亦缺乏。

楊天然主要參與教學工作,教授孩子們一些簡單的語法和單詞拼寫,亦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為應付日後生活所需。

盡管環境很艱苦,但是這次短暫的教學生涯裡,與孩子的接觸中,不少細節給楊天然帶來了很多感動和喜樂。楊天然分享到:孩子們看到他都會歡呼雀躍,並喊“mouzongcou!mouzongcou!”,就是白人的意思……這裡的孩子分不清白種人和黃種人。他們對黃皮膚、軟頭發的中國人很新奇。「課堂上,我在板書時,他們就會悄無聲息地走到我後面,輕輕地摸摸我的頭發,或者掐掐我的手,看看我的頭發是不是和他們一樣,看看我黃皮膚的手是不是和他們黑皮膚一樣的感覺。我回頭看的時候,他們就羞澀地捂著臉跑回了座位。這都是讓我感動的小細節。他們都特別可愛。」還有一件令楊天然特別感動的事:在惜別之際,一小女孩在黑板上畫了一只大母雞,並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寫上“CHINA”。

學生大部分都是孤兒,其中很多還是艾滋孤兒。楊天然說:「他們並不確切了解自己生病的情況,因為他們還處在潛伏期,沒有忍受過發病的痛苦。他們也不了解自己在多長時間內會死亡,也不理解什麼是死亡。他們只是很小的孩子,對這個沒有概念。他們看到周圍的孩子很長時間都不來了,簡單的以為他只是回家了,或是去別的地方了。」

這些自小就被遺棄的孩子,可能從來沒有被擁抱過,甚至不曾知道被愛的感覺。楊天然表示每當看到孩子臉上純真的笑容時,他都覺得應該為孩子們做點什麼,讓他們笑得更燦爛,笑得更久。這樣,他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在專訪中,楊天然介紹當地那唯一的老師是一名基督徒,很深刻的是那位老師對他說:「就是這樣的,我祈求了上帝,然後你來到了這裡。」這位老師還讚揚楊天然為貧民窟的勇士。「那位老師的一番話令我感受到肩上的責任。」

楊天然表示自從看到需要之後,內心燃起使命感:「我們看見了,就不能捂住眼睛假裝看不見;我們聽到了,就不能捂住耳朵假裝聽不到。既然看到了聽到了,就一定能夠做些什麼去改變,這就是我內心的召喚。」

肯尼亞位於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東鄰索馬裡,南接坦桑尼亞,西連烏干達,北與埃塞俄比亞、蘇丹交界,東南瀕臨印度洋。4100萬人口中,38%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6%信奉伊斯蘭教。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