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Sir:钱到用时方恨少 編輯室 2011年9月2日星期五 上午6:09 前几天某报章引述了现今80后理财的态度,调查指出他们平均有26%的收入是"去向不明",对于自己的开支更是没有清楚纪录。另外,更有不少人抱著不切实际的投资回报的期望,更悲哀是达97%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经历了投资失利的情况。大家看到这样调查,或许又会对80后的年青人摇头叹息,慨叹他们不懂理财,只抱著对投资不切实际的期望。但各位读者,以上的描述只适用于80后吗?70后呢?60后呢?过去一星期,我分别到了两间大型投资及保险公司分享,席间我分享了过去几年如何协助年青人及家长作理财规划。 上星期我应邀到了一个朋友的家与他们作"财富身体检查",首先就是讨论他们一家人的"洗费",他们对于"大数"都颇清晰,如工人姐姐的薪金、供楼还款、管理费、交通开支等,但上网费用呢?两公婆的吃饭钱呢?当我问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兴趣所花的费用时,如先生喜欢摄影;太太喜欢买护肤及化妆品,他们起初说:"这些『细数』好难计㖞,应该不是太多吧。"既然是身体检查,我就拿出我在电脑中记录了的每月开支档案,逐样问他们开支是多少,逼他们面对现实。结果出来后,他们很惊讶,因为总数竟然差不多就是他俩加起来的月薪。我打趣他们:"你们的确十分懂得量入为出。"精彩的环节还在后头,当讨论日常开支时,其中提及到保险开支,太太立时激动地说:"快拿保险单出来给吕sir看啦,都唔明他为何买那么多保险。"当先生从房内出来时,手拿著一大叠保险单,场面都算壮观,一看之下,他自己分别有4间保险公司的保单,而太太就有5间保险公司的保单。最恐怖的是,当我跟他们分析时,全家人的保单都没有危疾及意外保险。其实,购买过量或不当购买保险都是我们不懂理财的情况。 另一次跟一位妈妈分享她的理财习惯时,她竟然对我说她手持了一只股票约二百万,我再问她还有买其他股票吗?她却说没有。这或许是个别例子,但我遇到更多人的投资只放在股票上,其实,把9成钱投资在一只股票或是把9成钱只投资在股票上都不是好的投资方法,那跟把所有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内的道理一样,都不能分散风险。 每次做"财富身体检查"后,我都会建议一个帮朋友省钱的好方法,就是把每月的开支记录下来,此方法好像是老生常谈,但关键是你有没有付诸行动,以往要用一本簿仔记下,的确麻烦,最近用了智能电话的apps,的确很方便多了。各位读者,若你真的想好好管理及增值财富,就要好好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不要只是量入为出,而是好好学习储蓄和投资呢。若是这样,当你真正要用钱时,就不会觉得钱到用时方恨少了!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