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会午堂(六) 区伯平:生财有道适取舍

讲道会午堂(六) 区伯平:生财有道适取舍
区伯平牧师今天讲到,原来我们在财物上也可以过尽己的人生、感恩的人生和尊主的人生。
港九培灵研经会第七天,区伯平牧师继续讲亚伯兰敬畏上帝的五味架。今天经文出自创世纪十四章14至24节,讲题是"生财有道适取舍",集中讲亚伯拉罕在财物的事情上如何敬畏上帝,活出丰盛的生命。

信信仰里的真实场景是我们的生活。这几天我们看亚伯兰的生平,他如何开放自己让上帝引导人生下半场,亦看到他如何面对苦难。昨天看到他如何面对家庭内部问题。一个筑坛的心态就是把心归向上帝的心态,好跨越人生考验,成为人生的台阶。

你我总会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考验,不过信仰就是有血有肉的生活,绝对不能闭门分析。

亚伯兰提携罗得成长,并提议让他离开建立人生。但罗得心倾慕繁华生活,渐渐移近所多玛。这城位于死海南面。古代社会对今天都是弱肉强食,当有成就时会引来别人虎视耽耽,当时发生一件抢掠的事:一批结盟的团队攻打所多马,所多玛联盟的王被杀败,就逃到山上,敌对部队进去所多玛和蛾摩大肆掳掠,将财物人口都据为己有。罗得和所有财物亦全家被掳。

亚伯兰听到这消息时如何回应﹖他回应这事让我们看到他敬畏上帝的人生又迈向成熟的一步。

第一小段:尽己的人生

十四14至16 一小段叫尽己的人生,他尽上应有的责任,他尽全力救护亲人,保护他们的财产。他带同全家所有壮丁318人出发。在迦南生活不易,日子很艰难,上帝赐福他。

虽然罗得取了最好的地,只留给他山区,虽然这样,神把整个迦南地赐给亚伯兰,他的家就发展起来,现在他倾尽全力救罗得。他直追到但,又追到大马士革北边的何把。亚伯兰当时生活在希伯来最南之地,他带家丁追到但,是迦南最北之处,踏遍全地救罗得。再出迦南地到再北的何把,不但出全部力量,更是穷追将侄儿和财物追回来。

圣经记载的零碎一方面反映情势紧急,但另一方面亦看到另一个重点:罗得是亚伯兰的亲人,看著他长大。但经文记载巧妙地相当强调财物。16节先讲"将被掳掠的一切财物夺回来",才提及人,将财物放在人和妇女之前。

今天经文主要讲的是财物,一方面他救侄儿,另一方亦重视财物。这里看到亚伯兰的人生态度。为什么他如此看重财物呢﹖我们说"钱财身外物"、"贪财是万恶之根",但另一方面财物亦是神的赐福,如何拿捏呢﹖

今天我们活在竞争大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同行之间、社群之间都互相比拚,今天全球一体化下全球生存的比并更增加。现实世界令钱财占很重要的位置。通货膨涨高的年代,人的储蓄很快被吞噬。生活在现代大都巿,重视财物是生活需要。

我们首先要知道,享受我们辛劳所得其实是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份,这是传道书的重要讯息,我们努力工作赚取所得在上帝的保护下赐给我们,让我们养生,享用和服事人。所以我们亦无须不管金钱,看为不需要。

当亚伯兰救人时不单救回人性命,亦救回辛劳得到的财物。我们要珍惜辛劳得来的财物,好好管理财物是生活的责任,亦是上帝的托付。

第二小段:感恩的人生

亚伯兰战胜敌人回来时,所多玛王欢迎他。刚才小段亚伯兰显出惊奇的人生:尽亲情责任、公义责任、珍惜财物责任。回来时同盟欢迎他。17节记载他杀败基大老玛和与他同盟的王回来的时候,所多玛王出来,在沙微谷迎接他。这是理所当然,所多玛被攻击,他看到人平安回来时他带著兴奋,首先出来迎接亚伯兰。

又有另一人出来。"又有撒冷王麦基洗德带著饼和酒出来迎接"(十四18)其中一个同盟的是撒冷王麦基洗德,后面对他有更多描述:"他是至高 神的祭司。"甚至为亚伯兰祝福:"愿天地的主、至高的 神赐福与亚伯兰!"

这里需要补充。亚伯兰和家族不是当代唯一敬拜真神的人,如约伯。有研究指出约伯年代与亚伯兰的年代相若,还有约伯的朋友都不是希伯来人,在当时世上还有其他人懂得敬畏耶和华。不过今天救恩的福音,上帝拣选亚伯兰。

同盟的王一方面赞美上帝,另一方面亦对亚伯兰有特别的提醒:「至高的 神把敌人交在你手里,是应当称颂的!」」(十四20)把全家的人带出去追,用性命拚博,打败敌对的人不是个人的拚搏吗﹖与上帝有关吗﹖是我的性命夺回来的,为什么与上帝有关呢﹖

不过圣经字里行间,亚伯兰的反应是毫不犹疑的作出行动:"亚伯兰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今天来说是十分之一。大概是他抢回被掳的财物中的十分之一,这是圣经中记载十一奉献的首例,亦成为后人十一奉献的先例。

亚伯兰75岁开始离开故乡来到迦南,经历很多家族变故,过了很漂泊的生涯。他的家道不错,但有很多遗憾,所以他很知道很明白一切都是恩典。当他凯旋归来时当然欢喜快乐,但可能不会将成功解释为幸运。麦基洗德说的是实话,将他内心世界展露出来,所一说他就立刻明白。刚才说到他相当重视财物,不是因为贪财,而是因为财物是他辛劳后上帝的赐福,他将辛劳得来的财物献上十一奉献。他没认为财物是自己的,知道一切都从上帝而来。

奉献是表达自己的卑微、表达对上帝的崇敬;这不是上帝的需要,不是上帝等待奉献的供应。上帝是生命的主宰,一切都属于他,是情不自禁的、甘心的激情,是感恩的流露。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是十分之一的比例,不过肯定是他甘心的。我们怎样看自己的生命﹖我们珍惜上帝所赐的,我们知道上帝赐下的都是上帝托付的。他有感恩的人生。

第三小段:尊主的人生

21-24节 所多玛王亦对亚伯兰说:"你把人口给我,财物你自己拿去吧!"这是毫不含糊、相当清楚的提示。

刚才提过当敌人掳掠所多玛,自己没办法保护自己的城巿,以致城巿人口财物全被劫掠。现在是亚伯兰所属的一队人将全部人夺回来,所以对所多玛王来说都是已失之民,都不属于他,所以他让亚伯兰拿去所有财物,只留下人。他的提议是人之常情,亦是亚伯兰应得的。所多玛王亦懂人情世故,亦懂感恩,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当时的规矩。

在合情合理的提议下,亚伯兰如何回应吗﹖他作出庄重严肃的回应:"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华起誓"(22)他怕所多玛王把他当作说笑。他首先奉献了十分之一,竟然拒绝了所多玛王的提议,夸张的说一根线一根鞋带都不拿。可以说亚伯兰放弃了他应得的权利。我什么都不要,318个家族成员的需要为他们要,并且为一起去同盟亚乃、以实各、幔利争取"所应得的分"。

当时大家公认是合情合理的回报,亚伯兰不受当时规矩所限,甘心放弃权利。原来人可以超越钱财,可有更高选择。他重视钱财,因为他重视上帝赐福的。他很高度的敏锐,将荣耀归与上帝。23节下半他解释:"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他拿是合情合理的,不过从此所多玛王会说"不过如此如此他拿了去,敌人是明抢,他是暗抢。"

亚伯兰认识不属上帝的人的心思,他心里头常有上帝:我这行动如何能够反映上帝﹖我是否讨上帝喜乐﹖他刻意强调所有的好处都出于上帝,他不让世界轻看,用今天的话:出钱出力,然后避开了利益冲突。他救人不是为了钱,这也是当时一个现象:一个部落被掳掠了,我去救他,财物就归我了。他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救人,并免人被欺压。他不是为了钱。甘心放弃利益反映他对神对人有忠诚。

这次事件中,虽然有同盟亚乃、以实各、幔利都取了他们的份,人性是自己既然没有,他们亦不能有。有时候一些看似高尚表现背后亦有很多自己私利的比较。亚伯兰为别人争取,甘心放弃所得。

财物财利是生活所需,是上帝所赐。我们努力工作求上帝赐财物,不求侥幸,不羡慕别人所得。

总结

第一段刻划出他尽己的人生,第二段刻划他感恩的人生,第三小段可以刻划他尊主的人生,他一生以尊为大。

我们今天生活在现代世界,人生安全感 大概建立在财富之上。自古以来多少社会悲剧、人性丑悪亦因为财物,因为我们让财物占据了支配的人生位置。它是重要、必需的,但不是支配的位置。财物不是人生"话事"的,不要让财物喧宾夺主决定我们的喜好,生命有许多宝贵的,很多其他值得我们珍惜的。所以把财物放在适当的人生位置,不要让它喧宾夺主,支配我们的人生,恩典的主、大能的主才掌管我们人生。

亚伯兰因著舍弃而得到丰盛,他让侄子儿选好的,表面上他很落泊,然后上帝说将全地都赐给他。今他双重的少拿了,一方面他奉献了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应得的不取,如此更少了。他晓得尽己的人生,晓得感恩的人生,晓得尊主的人生,他的生命反而经历丰足和饱足。

讲道会午堂(六) 区伯平:生财有道适取舍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