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基督徒,他認為實踐公義應為信徒奮鬥的目標。然而他觀察到比起社會及經濟的不公義,香港教會對政治上不公義的事情的參與或發聲較弱。
他比較了中國的辛亥革命及東西德統一的歷史,表示二次偉大的革命事件背後都以政治的公義為動力,憑藉著基督徒的禱告力量而成就,而教會更起了動員及保護的作用。
程翔總結時指出無論是辛亥革命的流血事件,或是柏林圍牆的和平理性及非暴力的實踐,二者都給今天教會最好的歷史教訓—基督徒要以是否踐行公義來審視自己。
曾飽嘗牢獄生活的程翔特別明白自由的空氣得來不易,他說:「在香港我們每一刻都享受著主給的恩典——自由、人權、法治……這些似乎很抽象,但一旦失去了則很嚴重。」
「出來(自監牢)後我體會到:不要將這些視為理所當然,這些都需要我們用心來耕耘及維護。」他盼望香港教會不要獨善其身,踐行公義以改變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