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爱基层双周"专访:走过基层福音路

余妙云女士访谈 (下)— 重拾教会丢掉的使命

「主爱基层双周」专访:走过基层福音路
总干事余妙云认为,基层事工不单是机构的事情,更是今天被教会忽视的使命。
在庞大的需要下,基层福音事工机构的生存空间似乎越来越少。回应社会需要的全港性联合运动—"基督徒关怀贫穷人行动"的冻结和近期"教会关注失业行动"的转型,基层事工机构缺乏教会支持参与是很明显的因素。

贴身事奉基层人士的工业福音团契亦面对缺乏教会支持的情况,总干事余妙云认为,基层事工不单是机构的事情,更是今天被教会忽视的使命。

"教会在工福事工的参与上可分几个层面。教会奉献方面,在香港过千间教会里,有接近100间教会奉献;但是在实际上项目性合作的话,在一年里有超过50间教会合作,如探访、搞社会活动、做义工等,但长期性合作的话,只有7间教会有超过一年的合作,看到真的不多。"她认为教会需要参与更多,因为这是神的心意。

"我们所接触的教会里,很多不懂得怎样做基层工作,觉得机构做得很好。但机构的能力实在有限:在我们机构有30同工,但面对的是数百万的人,真的不能独力面对这样的需要。"

实现美丽的天国图画

以多年的基层事工经验看,教会在传福音给贫穷人的使命上所做的足够吗﹖余妙云觉得并不足够。

「教会关心社会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教会不进入社区的话,要贫穷人信主是很困难的。以赛亚书第61章讲福音要传给贫穷人,第65章里描述了新天新地,是祷告蒙应允、作工得工价的场景,是很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盼望人得平安、需要得满足、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没小孩子夭折,没有人贫穷、饥饿、老年人有尊严,今天当以赛亚先知讲出神的心意,会否是我们的将来﹖

我们今天念主祷文: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成就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今天我们面对千疮百孔、充满问题的世界,作为教会和信徒,我们的目标在哪里﹖如何让神的国降临在地上、如何出现在地上﹖

今天神设立教会作盐作光,我们要把梦想实践出来。如何让城巿转变﹖真的需要教会的关心。以赛亚书1章说:神喜悦的不是禁食,而是关怀贫穷人;我们要关心贫穷人的需要,这是神的心意,要将福音广传给贫穷人。

太10章耶稣说,把一杯凉水给最小的人,在天上会有赏赐;怜悯贫穷人,像施在耶和华身上。今天我们若不遵行这话,将福音和物质分给贫穷人,我们达不到神给的使命。」

今天教会失去城巿宣教使命

那么教会在这方面是否失去他们使命呢﹖

"我觉得是没有看清楚使命,针对性、有焦点式地看看教会在地上和在城巿中要做什么,去改变、转化城巿的人。教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建高大的建筑物,而是在社会上起化学作用。城巿宣教学里,教会存在在城巿中,如何让城巿中很多失去信、望爱的人得著耶稣,得到生命的改变﹖教会不是单数算有多少增长,即使教会有很多增长,但如果是没有基层人、贫穷人在里面,对城巿改变是很有限的。增长是什么﹖难道是弟兄姊妹从外地回来,又或是从别的教会转过来吗﹖不,是城巿的改变,因著耶稣目睹喜乐平安,愿意加入教会。"

"如果教会与在地上所处的环境失去关系,只是用来聚会的,应该有所反省。"

大教会每次收取奉献数十万,却比小教会更吝啬

对基层事工在资源上的困局,余妙云稍稍计自了一下,发现教会只要付出一点点,供应全港基机构已是绰绰有余。

"香港的每间教会每年为基层收一次奉献,对整个基层帮助多少﹖全港1,200间教会,每间教会平均大概300人;香港有约30万返崇拜,每信徒付出100元就已经有3千万,足够供应很多基层需要。"以工福为例,工福算是中至大型基层福音事工,每年需要的奉献只为400万,以10多个基层福音机构为例,3千万已对基层机构的帮助可说是非常巨大。

但余妙云表示,经济能力较低的小教会的参与比大教会更多。"我很欣赏小教会,不要求要多少钱,大家一起做;但我觉得很多大教会有很多钱,他门一堂的奉献可能有几十万,但他们对基层事工关心不多,这些应该拿出来,小教会亦应有人去关心,机构更是。"

后记:与余妙云谈起基层的福音事工时,充满喜、怒、哀和乐。令人喜乐的是令忧伤的心灵重展欢颜;哀怒的是今天不少教会丢掉神给予教会的使命,对社会基层的需要无动于衷。今天她借以赛亚先知的话,希望教会重拾城巿宣教使命,向贫穷的、伤病的、失去盼望的人伸出援手,以实践的爱宣扬基督的名,让天国真正降临在地上!

相关专访: 余妙云女士访谈 (上)—香港基层福音事工运动 (2006.04.19)

相关新闻: "主爱基层双周"今个劳工主日将誓师 (2006.04.21) "4‧18"开始至"5‧1"—把主爱传遍基层! (2006.04.19)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