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耀血癌治疗40天 梁燕城忆述相交点滴

温伟耀血癌治疗40天 梁燕城忆述相交点滴
温伟耀博士与梁燕城博士。(图:基督日报)
72岁的著名学者温伟耀博士今年年初确诊血癌,经过七个月治疗后出院。好友梁燕城博士近日谈及温伟耀对其信仰之路的深远影响,又分享了对方当年如何助他解开儒道佛与基督教融合的疑问,让他经历圣灵充满的喜乐。 温伟耀博士在治疗期间撰写《病中灵絮》记录病情与心路历程。在8月7日的代祷信中透露他曾留院40天接受骨髓移植。经过五次输血及血小板,终于"活著出院",重见阳光。 沉思苦难问题 体会罪的救赎 梁燕城博士在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频道"深道文化"分享两人多年相交点滴。 成长于中国大跃进、大饥荒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梁燕城长期沉思苦难问题。其师唐君毅提出"人罪"乃人性善良被扭曲,使他思考耶稣基督死而复活对人性转化的意义,因而对基督教产生兴趣。其后他体会到"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的罪性挣扎,深切渴望救赎。因见基督徒生命中的洁净与喜乐,跟随当时同学罗锡为牧师参与聚会。

他又结识了就读物理系的温伟耀,并加入中文大学基督徒团契。一次夏令会中,温伟耀在其小组中详细解答梁燕城对儒、道、佛与基督教比较的疑问,令他在理性上得到满足。

一次查经中,温伟耀引用"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的经文,促使梁燕城反思生命应当献予谁。年轻时曾立志献身中国民族复兴的梁燕城,在十九岁时阅读《中国抗战画史》时写下承诺:"一生不会忘记中国民族遭遇的艰难困苦,一生对全世界的和平、中国的重建和文化,献身给中国。" 梁燕城表示,他信奉基督教缘于欣赏西方文化。他喜欢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康德等哲学著作、观赏西方戏剧与音乐。本身为技艺精湛的小提琴手温伟耀曾为他演奏西方古典音乐,让他体会基督教文化的精华。

问题在于中国文化如何与基督教结合?儒家、道家与佛教都有极崇高的境界。温伟耀曾教导他,当他决心献身给上帝,成为活的祭时,就能真正经历上帝进入他的生命。梁燕城体会到这实在是一种极高的灵性境界,"因为儒家、道家与佛家的修行方式我都亲身尝试过,包括开启天眼等种种奇特体验,我也懂得运用体内气的能量。但我发现,圣灵所带来的能量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梁燕城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我始终体验不到你们信徒那种单纯的喜乐?"温伟耀教他放下自我,"你越想抓住自己,就越少抓住神。" 梁燕城指,霎时间他明白了,原来是因为自我还没有完全放下。所以当下他就真正放下自我,放下一切去跟从上帝。

放下自我 经历圣灵充满的喜乐 梁燕城忆述自己献身一刻经历圣灵临在的大喜乐:"当我愿意放弃所有包括学问与知识,就在我完全献身的那一刻,那种喜乐尤胜于上帝对宇宙万物的神圣的能量。""当我愿意放下自我,圣灵就充满我心,是一种与宇宙之主交流的境界。祂的神圣、美善与慈爱涌入我心,使我罪得洁净,得以进入上帝无尽的荣耀世界,得到全然的释放。"

他发现这信仰境界与儒、道、佛的"天人合一"不同:"这是人与上帝共融与沟通,生命涌流不息的爱,甚至去爱我的国家民族,带来神圣的滋润。"

梁燕城感念温伟耀在自己追寻信仰路上留下深远的影响。谈温伟耀如今经历四十日治疗煎熬时,梁博士感叹犹如耶稣在旷野的四十昼夜。他引温伟耀所深信的真理:"十字架并非苦难的终结,而是新生命的开端。"衷心祝福他继续将生命中最美的献予上帝,成为更多人生命的帮助与祝福。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