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 斯里兰卡 阿迪德拉维达人 Adi Dravida

1995年,印度最高法院的一项裁决说,由于印度教没有采用任何一种教条,也没有规定任何一套仪式,因此印度教应当被宽泛地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其他的东西。这项裁决使印度教徒的归主运动变得很难定义与衡量,因为这样,印度教徒就可以分成信仰上的印度教徒、社会政治上的印度教徒、文化上的印度教徒等等。 印度教的生活方式与基督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萨哈娜(Sahana)是她所在的阿迪德拉维达村庄中五名基督徒之一,她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在阿迪德拉维达人村中,村民们能够听懂泰米尔语,这是印度与斯里兰卡的许多基督徒所讲的语言,村民们甚至能够找到当代泰米尔语的圣经。纵然如此,萨哈娜仍然很难与村庄中讲泰米尔语的朋友和邻居分享耶稣基督的福音。对村民们来说,基督教是其他种姓的宗教,不是阿迪德拉维达人的宗教,他们需要基督,但不需要被称作"基督教"的那个宗教体系。 宣教士有一个伟大使命,那就是将基督的生活方式带给斯里兰卡的每个部落、每个族群和每个种姓。 祷告: 求主兴起像保罗般心志的信徒,就是在什么人中,就作什么人,在斯里兰卡的阿迪德拉维达人中,向他们活出基督。 默想: 他罪有应得--不要欢喜 al tis-mach 你仇敌跌倒、你不要欢喜.他倾倒、你心不要快乐。恐怕耶和华看见就不喜悦、将怒气从仇敌身上转过来。〈箴24:17-18〉 看到仇敌失败就欢喜,这是我们多常见的事啊!当我们看到曾经与我们作对的人遭到灾难时,心中就会浮起那么一点人的快乐报复心理。我们觉得公道得以伸张,他毕竟是罪有应得啊!连神也同意,因为罪理应得到惩罚。 这节箴言吓到我们,它与我们认为的公平背道而驰。可是除非我们了解它更深的意义,否则就会略过这条诫命,认为它不切实际或不必要。神怎能期望我们对公正的惩罚不觉得很爽呢? 这希伯来字根是 samach〈高兴、快乐、幸灾乐祸〉,这片语是 al tis-mach ──"不要高兴或幸灾乐祸",为什么?因为对敌人的失败幸灾乐祸,是误解了神的心意。神虽惩罚人,可是祂永远带著忧伤的眼泪惩罚,神对公义流下泪来。每次的惩罚都是要把恶人带回与祂重新建立和好关系,之所以需要有惩罚,完全是要强调罪带给戴著神形象的人伤害与绝望。神不仅被钉十字架,祂还含著忧伤的眼泪走上十字架。 十八节解释神实在是多有怜悯的神,祂的怜悯是祂性格中密不可分的一部份,以致祂不会用对祂敌人的失败高兴来造成更多的不公义,也不会鼓励任何助长麻木不仁与愤世嫉俗的情况。 我们人的本性倾向把救主的真心卑劣地误表出来,祂的怜悯带有眼泪的味道,不仅是对那些在恶人手下遭到不公平待遇的人,也是对恶人免不了的惩罚。怪不得主耶稣劝勉我们要爱仇敌,天父的心因他们的悖逆而破碎,你呢?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