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verticalverticalvertical
line
icon手機版rss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索取Banne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首頁 > 教會 > 證道
戴國璋牧師 – 在愛與真理中
改變字體大小 [-] [+]
編輯室 / 基督日報記者
2012年05月31日01時07分 上午 Posted.

題目:在愛與真理中
證道:戴國璋牧師

聆聽講道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謝謝上帝能夠讓我再一次在這個地方跟大家見面。

今天我們在真理上的學習,是以福音書裡頭耶穌的說話作為我們思考的對象。經文記載在約翰福音第14章,我想大家跟我一起打開這段經文:

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22 猶大問耶穌說、主阿、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 23 耶穌回答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 24 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來之父的道。(約翰福音14:21-24)

在耶穌短短的話語中,發現到有三件事情:

第一、耶穌談到愛祂就是愛上帝;
第二、談到守道,即是要遵守祂的命令;
第三、談到如果我們能夠愛祂和遵守祂的道的時候,祂要給予我們賞賜。

我想從這段經文裡跟大家來看看愛主、守道、與得賞賜彼此之間的關係。

首先,我們看耶穌基督談到賞賜的事──在這段談及我們要在真理裡彼此持守、在愛中學習的經文中,耶穌以賞賜作為鼓勵,讓我們在這門功課裡做得更加美好。從耶穌基督的話裡我們看到一些事情,這些事情也是我們基督徒生命裡常常經歷到的事,就是我們發現我們的上帝是一位樂意賞賜的上帝。這是祂的本質,所謂賞賜就是要賜予禮物,上帝本來就是一件樂意賞賜、樂意賜予禮物的一位,我們知道這些的賞賜有不同的形式,譬如可以是物質的,但也可以是指著各種屬靈的福氣。

從前,五穀豐收、生產豐盛是猶太人所羨慕的,這個是屬於物質的賞賜。到現今,我們在基督裡的乃渴求賜予永生和承受天國,這個我們知道是屬靈福氣上的賞賜。不過,我們發現賞賜也可以是非條件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白的」。例如上帝賜給我們有救恩,這是白白的、非條件性。但賞賜也可以具有條件性,取決於我們對上帝召命的回應。當我們對上帝特殊的感召、吩咐給予正面的回應、順從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得著這些賞賜,不過無論這些賞賜的性質是屬於物質的,還是屬靈的福氣,它是屬於非條件性的,或是有條件性的,這些賞賜其實也是表達了上帝豐富和慷慨。聖經上有許多的應許是告訴我們這乃是上帝的本質。例如詩篇84:11:「因為耶和華 神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他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先知賽亞也提及過:「看哪、耶和華曾宣告到地極、對錫安的居民說、你的拯救者來到.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以賽亞書 62:11)。這裡所指的報應其實就是指著,當我們回應、追求上帝獎賞的時候,祂會以美麗的事物向我們回報,所指的就是美麗的事。

新約聖經也有類似的經文鼓勵我們,希伯來書11: 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 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我們對上帝的信心其中最強烈的表現回應之一,就是我們相信上帝是一個賞賜的上帝。以色列的始祖亞伯拉罕所體驗到的上帝是「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賞賜你」(創世記15:1)。許許多多的舊約、新約的經文都告訴我們上帝是一位樂意賞賜的上帝,這也是我們對上帝的第一個經驗。故此,我們也渴求上帝給我們的賞賜以作為我們對上帝樂意賞賜的第一種回應。其實在我們生命不同的歷程裡,上帝也會以不同的感召來呼喚我們,這些感召可能是召喚我們去預備得著祂為我們所預備的終極救恩,可能是召喚我們在我們生命裡某些階段裡的靈命成長和更生。假若我們聽從上帝這個召喚,這樣我們就會進入一個順從的反應當中。那麼我們就會進入一連串的彼此的互動裡頭──action and reaction(行動與反應)。在這些關係裡,我們往往可以享受到上帝的福氣是這麼多、這麼深。正如我們剛才讀到耶穌基督的話語,假若我們能夠回應更愛祂、愛上帝的話,上帝應許告訴我們,祂必然給予我們更多和更深的回報。耶穌提醒我們說我們將會得到父和子的愛,我們也會得到祂向我們顯現和與祂同住的應許。為什麼耶穌基督會在這裡給我們這些賞賜的應許呢?就是因為上帝了解到一件事,賞賜其實是我們成功學習屬靈功課裡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或手段。

賞賜可以是教學過程裡一個很重要的手段。我們知道在所謂教育心理學(就是從心理的角度來研究怎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成功),我們發現在教育心理學上,教導我們該怎樣去了解才能夠促進我們在學習上的果效,很多時候都可以借用一些的手段,而賞賜就是其中一個最好的方法。在早期的心理學的研究上,就曾經有過一些的發現,譬如在行為主義學的心理學上,從他們的研究裡就發現說,如果一個行為伴隨著一個令人滿意的情境時──譬如當一個動物,牠做了一個恰當的行為後,我們就給予牠一些食物作為獎賞──當再次遇到類似的情境的時候,重複這種可能性的行為就會增加。相反,如果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所伴隨著的是不滿足的行為,例如做完一件事後,被試驗者是受到懲罰(譬如是經歷一些疼痛的話),那再次重複這種行為的機會就會相對的減少。在心理學上則稱之為「效果率」──賞賜或懲罰對某方面的學習過程是有幫助的。

另一個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所謂「巴普洛夫的狗」的故事。巴普洛夫其實本來是俄國的一位研究消化系統的著名生理學家,但偶然地在他的研究的過程當中,發現到一些特別的東西,於是他就將他的研究轉向改為研究心理學的條件反射,如果聽過這個故事的,就會更加清楚知道我在說些什麼。不過我在這裡不打算重覆地說有關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的著名故事,反而想借著另一個事例來說明有關學習裡怎樣給予回報的重要性。

這個例子據說是有關研究兒童對攻擊性行為模仿的一個經典試驗。這個試驗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由一個著名的學習心理學家所設計出來的,那個方法就是用三群小朋友,或者是將一群小朋友們分為三組,然後安排他們觀看同一段的影片,影片所描述的是一個人在毆打一個不倒翁的玩偶,當然在毆打的過程當中,這個人還會咆哮大叫地責罵那個不倒翁玩偶。三組兒童所觀看的影片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他們所看到的結局。譬如第一組兒童所看到的結局是這個毆打不倒翁玩偶的人是會得到人的讚賞和賞賜;第二組兒童所看到那個結局就是那個毆打不倒翁玩偶的人會受到責罵和懲罰;而第三組兒童所見到的結局就是既沒有責罵,也沒有賞賜。三組兒童在觀看影帶之後,就進入另一個執行的階段,就是讓這三組兒童一個一個的與這不倒翁玩偶獨處,然後觀察他們會怎樣對待這個不倒翁玩偶。他們觀察的時候發現到一些令人頗感意外的表現:他們發現第一組小朋友們(就是影帶主角在毆打玩偶後會得到人的獎賞)會傾向對那個不倒翁玩偶做出同樣地的拳打腳踢和囂喝;至於第二組小朋友(主角在毆打玩偶後會受到懲罰),他們就會傾向於比較靜止、反應沒有那麼強烈;而第三個組別的小朋友和第二組別的小朋友的表現一樣,比較不去模仿那種行為。在第三個階段,就是在所有的小朋友面前讚賞第一組的小朋友(就是那些會對不倒翁公仔拳打腳踢的小朋友),他們發現這些小朋友竟然全部受到影響,無論是第一、第二,還是第三組的小朋友都會起來對這個不倒翁公仔進行拳打腳踢和囂罵。這個結果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這個結論就是,如果一種行為得到人的獎賞,那些行為是會在人群當中得以強化,即使那種行為是惡的,但假使得不到任何的懲罰或者反面糾正的話,小朋友也會傾向去做這些事或者這些行為。如果將這個結論帶到現實的生活裡,譬如電視節目的內容裡往往有一些壞蛋的出現,但如果這些壞蛋的結局是受到懲罰的話,小朋友往往就會明白到這些壞蛋的行為是不應該學習的,但是假使這壞蛋的行為沒有得到任何的懲罰,他們就會很擔心小朋友其實是會學了,然後將這些行為宣洩在其他人的身上。這個例子其實是一個很著名的例子讓我們看到,原來在一個學習的過程當中,該怎樣去鼓勵一個人,或者是怎樣防止一個人的學習。這就使我們明白到為什麼我們的救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14章裡講到「愛主」與「守道」的時候,提到有關賞賜的問題,其實祂是鼓勵我們、提醒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在愛上帝、守真道的事情上有更多的盡心、更多的成長。

繼而我想跟大家看看這段經文的「愛主」和「守道」的關係。究竟愛上帝和守真理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發現到愛上帝與守真理或守誡命都連接在我們要作順命的兒女的吩咐上面。我們知道耶穌基督曾經用過一個猶太人的「示瑪」(Shema)──「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來提醒我們要將愛上帝視為誡命當中的第一條,如此,就將愛上帝和守誡命聯接在一塊。我們知道藉著守誡命來表達愛上帝的這份心意是猶太人的傳統,我們也覺得沒有問題,只要我們記得愛上帝是根本,守誡命是實踐的手段。我們知道後來猶太人的遺傳出了毛病,就是因為他們把這兩個的次序倒轉了,他們視守誡命為根本,愛上帝就被消化了、消失了,後來慢慢地變成了一個僵化、死守遺傳的一個民族。其實我們基督徒也應該要小心,因為基督徒同樣地也會犯這個毛病。很多時候我們基督徒會將耶穌基督的福音、神人和好的消息變得「誡命化」,使每一個基督徒都要怎樣屬靈、虔敬、熱心,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乃是要以單純的心來接受「上帝的愛」這個事實。

另一方面,我們基督徒又可以犯另一種完全相反的毛病,就是我們明白並且接納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無條件的愛,但我們卻以為我們不需要再遵守誡命,因為這些都是律法。但耶穌的話清楚地讓我們看見並不是的,兩者之間其實有一定的關係。在21節裡,耶穌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人、這人就是愛我的」。換句話來說,只有那些肯遵守上帝命令的人,才有資格去講我們對上帝的愛。其實愛上帝與守上帝的命令彼此之間並不是排拒的。若果我們能夠明白到將愛或誡命視為愛的要求,我們就不會覺得誡命是一些行為,誡命只是「愛的要求」。

在愛裡有要求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昨晚我們教會的一班夫婦團契的弟兄姊妹,到一位執事家中做家訪,其中,我們做了一個這樣的活動:將他們分為兩組,弟兄一組、姊妹一組,當中有許多夫婦,大家要將對配偶的期望列出來,像是希望配偶能做些什麼來互相配搭,好達到自己的一些期望。列出後就在這十多項的期望裡頭,選出五個你覺得最重要的來與大家分享。弟兄跟弟兄分享、姊妹跟姊妹分享,分享完畢後,大家再坐在一起,弟兄們就分享哪五個期望是弟兄最希望配偶能配搭的,姊妹也選五個。然後我們發現到一件奇怪的事,原來弟兄所列舉的五個跟姊妹所列舉的五個都頗吻合,當然個別的人在次序裡的重要性有少許的不同,但總體上表明了一件事,原來我們作弟兄的希望配偶給我們的和姊妹希望弟兄給她們的其實都很一致。這同時印證了耶穌基督的話:「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6:31)──我們希望我們的配偶怎樣對待我們,原來她們也同樣地期望我們能夠怎樣去對待她們。這些期望是因為我們覺得真正的愛、真正的關心是帶著期望的。如果我們明白其實誡命也是一些的期望,當上帝要我們守這些誡命的時候,其實是因為祂愛我們。

其實愛主、守誡命兩者之間並無矛盾,兩者之間可聯繫在一起的。上帝愛我們,祂盼望我們能夠順命;我們愛上帝,故此我們樂意去作、行祂所喜悅的事。正如耶穌基督自己在約翰福音8:29說:「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他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裡、因為我常作他所喜悅的事。」祂能夠回應「我常作父所喜悅的事」,就是叫使徒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使徒給了我們同樣的吩咐,約翰說:「因為我們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悅的事。」(約翰壹書3:22)如果我們愛上帝,我們就樂意做上帝所喜悅的事。

我想起一次經歷,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後坐在沙發上很優閒地看電視,太太因為約了丈母娘逛街,晚了點回來,當她回來的時候,我覺得她神情有點古怪,為什麼呢?因為她在我面前走來走去,又好像在偷笑,我心想應該發生了些甚麼事,就問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怎麼你看想來好像很開心?她就展示她手上的一枚戒指,我問她怎麼會多了一枚戒指呢?她說是她媽媽買給她的。我說為什麼丈母娘突然之間會買一枚小戒指送給妳呢?她說因為她愛媽媽,媽媽知道而且也愛她,所以就送她一枚戒指作為賞賜的回應。若我們愛惜上帝的時候,我們同樣樂意地去做上帝所喜悅的事,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對神、對人,也以此原則來行事。

當耶穌說到愛祂的人,祂就給予賞賜,那賞賜是什麼呢?在21節,耶穌這樣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當我們切實地去愛上帝的時候,我們必然得到愛的回應和回報,絕不石沉大海般沒有消息,我們不單得到必然的回報,耶穌的應許是說:「我父要愛他,我也要愛他」,耶穌講完後沒有停在那裡,他還說:「並且要向他顯現」。

我們相信這個顯現的意思,當然不是指耶穌基督以祂榮耀的本體來向我們顯現,乃是指我們的生命裡常得到上帝恩典的顯現、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恩惠。但再進一步地,不單是顯現,耶穌更談到「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14:23)我們相信顯現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回應,但同住是一個更深、更美好的回應。如果顯現是代表著耶穌基督間歇性的到訪,這樣同住就是一個長久的在一起。耶穌用這個方法來鼓勵我們、提醒我們當我們愛祂,願意守祂誡命的時候,我們會得著祂各種奇妙的恩典,這是何等的美好呢?

我們細細地想一想,如果耶穌基督真的給我們同住的應許,常與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這是一個何等嚴肅的事情呢?我們曾經記得當上帝降臨在西乃山的時候,當時的以色列人是何等的恐懼。當上帝要臨到的時候,他們心裡充滿各樣的恐懼。同樣的,當上帝與我們同住的時候,會否喚醒我們要在生命當中儆醒,如果我們能夠有「上帝同在」的這個的福氣,我們就要在我們生命上用聖潔、儆醒來迎接上帝的來到。

申命記23:12-14,記載了一段我覺得頗特別的一個故事(其實也是一個吩咐)。當時的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所以他們是住帳棚安營的。在申命記的23章,有一個有趣的吩咐,當以色列人出外征戰打仗的時候,祂要求每一個以色列人在隨身的器械裡要預備一把鍬,也就是一把小小的鏟,用以鏟土,為何每人都要預備一把鍬來鏟土呢?後面就有解釋,當晚上安營的時候,有時候突然之間肚子痛,要起來便溺,那當然不能在營中,營是人居住的地方,所以要在營外有一個便所,但是當你便溺之後,要用這個鍬鏟土,轉身掩蓋。我們知道這個純粹是為了衛生的原因,應該是這樣的,下面就有一個理由,為什麼以色列人要這樣做呢?「因為耶和華你的 神常在你營中行走、要救護你、將仇敵交給你、所以你的營理當聖潔、免得他見你那裡有污穢、就離開你。」這我們就明白了,因為如果上帝在我們中間陪伴著我們,我們的生活是否應當要聖潔呢?令我感到特別的地方就是這個「聖潔的要求」不單是「屬靈的聖潔」,竟然涉及到有關「衛生方面」的條件,這個是要以色列人在他們平日的生活當中也當重視他們的衛生,如果物質的污穢尚且如此的時候,那麼我們屬靈的生命更加要有何等的聖潔呢?所以當我們念到耶穌基督的這番話的時候,我們真的要了解上帝的苦心,祂提醒我們真正愛上帝的人是不會將上帝的誡命丟在一邊,而不加以理睬,我們反而是要很樂意地去遵行,因為我們願意做祂所喜悅的事。我們相信當我們有這種正面回應的時候,上帝就會有一個更正面的回應,就是給予我們生命裡各樣美麗的賞賜,以致於我們能夠有更多的成長。

讓我們同心來祈禱:我們的主,我們謝謝祢!因為祢在這段經文當中向我們闡述了有關「愛主」、「守道」和「得賞賜」的事情,讓我們看見原來真理在愛上帝的人的生命當中是這麼的重要。主啊!我求祢讓我們明白,也求祢激勵我們有一個正面回應的心。我們很軟弱,我們對真理的渴慕常常不夠,當我們立志要去行的時候,我們又受著我們肉體許多的困擾,以致我們常常不能成功,我們唯有祈求上帝繼續在我們生命當中不斷地提醒、不斷地鼓勵,好叫我們每天有進步,謝謝祢,奉耶穌基督的名字,誠心所願。


承蒙「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牧室」允准轉載

主日崇拜預告
日期 : 03/06/2012 (星期日)
時間 : 10:30
講員 : 鄭漢文博士
題目 : 神的永在,人的永生



標籤:   觀看所有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最新新聞
dot 《The Chosen》第三季大結局:強大場景五餅二魚神蹟
dot 烏干達法案嚴懲同性戀 大主教籲保護兒童反誘騙
dot 耶穌運動50周年 4千人海盜灣受洗
dot 天主教區傳教節啟動 古道行聆聽福傳事蹟
dot 普世教協75周年 秘書長:世界處於危機仍確信上帝掌管
dot 報告:父母藏聖經 北韓判2歲幼童終身監禁
dot 聯合國教科文音樂之城 首辦福音音樂節
dot 全卡城粵語培靈會6月展開 鮑維均牧師:來跟從基督
 最新專欄
dot 後疫情時代報復式事工? 「比慢精神」教會添人情味
dot 從正統神學到魔鬼神學:約翰·派博籲提防教義騙案
dot 五旬節聖靈降臨 學者:反映社會階層重新分配
dot 究竟甚麼是基督教民族主義?
 最新生活
dot 神秘信仰「星際種子」降落地球 偽稱助人類步入黃金時代
dot 世界遺產長崎五島教堂:分享見證接待旅客院所
dot 職場信徒操練靈修 潘怡蓉:禮儀年建立節奏默想基督
dot 世界地球日快樂!環境保護4式人人做得到
  證道
關愛家傭主日 協進會籲「不虧負不欺壓」寄居者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自今年開始將5月28日定為「關愛家傭主日」,主題為「關鍵在於你」,並且發表講章呼籲教內人士關顧外籍家傭的心理和屬靈需求。
影音使團:吳桂行傳道與康熙皇帝、說書人分享宣教文化寶藏
世界社會傳播日:用「心」說話化解對敵

圖片新聞

prev next
漫畫
>
真理蔡園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禮賢會香港堂增設週六崇拜
第一屆趙天恩學術研討會
   
logo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廣告發佈 | 聯繫編輯 | 投稿 iconCopyright © 2023 Gospelherald.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