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證道
【午堂講道會一】郭文池:基督徒如何重拾「大時代」﹖
第86屆港九培靈研經會報導
2014年08月02日11時25分 上午 Posted.
 | »播道神學院院長郭文池牧師促基督徒悔改不以上帝為主宰的真實屬靈景況。 | 面對今日的時代,基督徒在自己的行業上、崗位上可以發揮怎樣的角色﹖在港九培靈研經會上,播道神學院院長郭文池牧師跟大家同讀《士師記》,尋找當代的英雄。
在第一天的聚會上,郭牧師以「認識大時代」為題介紹了士師記的背景。當時十二支派進入迦南地時違背耶和華的命與當地的居民立約,惹動神怒。 郭牧師說,不以神為自己的神是因,生活與外邦同化是果,鑑戒身處動亂時代的今日基督徒在動亂時代中在自己的位置上築壇,宣告上帝是主宰。 以下是講道內容報導:
【士2:1】 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對以色列人說,我使你們從埃及上來,領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我又說,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 【士2:2】 你們也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 【士2:3】 因此我又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 【士2:4】 耶和華的使者向以色列眾人說這話的時候,百姓就放聲而哭。 【士2:5】 於是給那地方起名叫波金。眾人在那裏向耶和華獻祭。
感謝主,感謝主有機會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主的話語,培靈研經會是我相當佩服的神所使用的地方,神的道在這個時代藉著培靈研經會興起。我的朋友鲍维钧博士多次為培靈研經會的講員,他說講培靈研經會很容易,為什麼容易呢?他的意思是,培靈會的大眾有渴望的心,很認真聽道,有很多在背後為此禱告,在這樣的環境講道是最好講的。但願神繼續使用。
這次培靈研經會,我選了士師記,看一下在這個時代神怎樣興起他的僕人。講解一下士師記的背景,士師記連現在大概是3000年前的時間,士師記的時代,大概公元前1220-1020年,有的說大概1350-1500的時間,大概連現在3000年時間,是以色列離開埃及進入迦南地沒有建國之前的一段時間。
這本書名為士師記,英文名為“Judges”,我覺得翻譯為「士師記」更加合適的,因為這個不單單是審判官的意思。士師記「審判官」的意思只有底波拉出現過一次。其實士師是上帝興起民族領袖。士師記用「士師」這個字,在文字上從來沒有一次用名詞,都是用動詞,被興起帶領以色列百姓面對當時困難的一群人。
士師記精心的選材,當時民族領袖,不只是士師記裡面的人物,但是士師記選擇了個我們認為大士師,6個小士師。與我們分別大先知和小先知有類似的意思,大,不是偉大,是因為記錄長,可能有代表性人物。六個大士師:俄陀聶、以笏、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參孫;六個小士師珊迦、陀拉、睚珥、以比讚、以倫、押頓。我選擇6位大士師事件與大家分享,加上士師記引言,加上最後兩個故事,兩個結論,我選擇其中一個,一起八講的內容。我們看一下
士師記的大綱
1.雙重引言(1-3章) 1.1政治上的敗壞; 1.2靈命人的敗壞;
2.主要內容。士師事件。(3-16章)
3.雙重結論。(17-21章) 3.1靈命上的敗壞; 3.2政治上的敗壞。
士師記是佈局精密的一本書,他有雙重的引言。在第1章-3章。一是政治上的敗壞,士師記2章6節開始到3章6節,解釋了為什麼政治上的軟弱是因為宗教上的軟弱,靈命上敗壞是政治敗壞的根源。雙重引言之後,3章-16章,士師記主要內容,然後是結論,引言是雙重的,結論也是雙重的。剛剛講的政治敗壞、靈命的敗壞,首尾相應;這次反過來說,先說了侍奉主的利未人靈命上的敗壞,然後說政治上的敗壞。以色列不能夠對抗迦南人,有內戰,甚至有的支派快被毀滅。這是士師記的大綱。
士師不斷循環的4個重點:
1. 以色列人離開神; 2. 上帝容讓外敵壓制以色列人; 3. 以色列人哀求轉向上帝 4. 上帝興起士師拯救以色列人。
士師記到底講什麼呢?士師記有一句名言,「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第一次出現在士17:6節、米迦宗教事件開始時,第二次是此事件結束時(士18:1),第三次是利未人道德事件開始時(士19:1),第四次是此事件結束時(士21:25)。
誰是以色列的王呢?有解經的人說,士師記後是王國的時代,特別突出猶大支,1章說了「誰能夠先上去,猶大當先上去」,是否突出猶大的位置﹖以色列尊重的王來自猶大支派的大衛王。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是否指的是大衛王﹖
我們讀士師記,再讀大衛王的時候,這個理想王並不是大衛王,理想的王是神自己。從屬靈角度看士師記,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上帝的話,就會個人就任意而行,沒有將神的標準放在當中,這個時代是混亂的時代。希望從這樣大綱中思考這幾天的信息。
以前有人講過這樣的話:「那個時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時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是光明的世界,也是黑暗的世界;是給人希望的時代,也是令人絕望的時代。我們是擁有一切,同時好像一無所有;我們是否走向天堂,同時又是走向地獄。」現在時代和以前的時代如此相似,任何的時代我們都思想到底有沒有神存在。香港,中國,全世界面對世界問題,可能會想起這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很多工作機會,可能最壞的時代,因為有很多挑戰,關鍵是是否有上帝做我們的王。
今天早上時間,講引言的其中一部分。
士2:1-5節是1章的一個小結論。講到為什麼以色列人得不到迦南地呢?1章講了很多支派做什麼,2章講了背後導致的原因。士2:6-3:6節:是引言的第二部分。
【士2:1】 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對以色列人說,我使你們從埃及上來,領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我又說,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
這個有限的時間,我把這個部分分成3個段落。第一個段落2:1節——面對大時代的勇氣。
第一個:面對大時代的勇氣
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上到這個字與士1:1節裡面「誰當首先上去攻擊迦南人」一樣。這裡耶和華的使者上去,耶和華上帝自己取了人的模樣跟著上去。「耶和華的使者」和「神的使者」在舊約出現的次數在士師記共佔了三分之一,這是相當突出的主題。在黑暗的時代,在挑戰的時代,上帝有話臨到我們當中。講什麼呢?先講過去的歷史。
【士2:1】 ……我使你們從埃及上來,領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
迦南地是應許之地,是流奶與蜜之地,不是有奶和蜜糖,是形容方法。「流奶」表示畜牧業發達;「蜜」表示農業發達。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地,到非常豐富的迦南地。這是第一步。上帝從把以色列百姓從埃及帶領到迦南地,對摩西時代講是當時的大挑戰。對現在進入迦南地,面對迦南地,上帝讓他們佔領迦南地是這個時代以色列的人挑戰。
每個時代每個上帝的子民都有不同的挑戰,不能夠單活在過去的歷史裡面。以色列百姓入迦南地要安頓下來當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以色列過去在埃及為奴隸的時候。在不同時代上帝讓我們有勇氣面對當時的時代。這個是勇氣的根源,是2章1節最後一句話。
【士2:1】 ……我又說,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
從神學角度來看這是無條件的約,不是條件性的。這裡是無條件性的,神單方面的,無論怎樣敗壞,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
我們很怕面對時代挑戰,因為時代挑戰太困難了,我們會覺得自己太軟弱,怎麼有能力面對時代的挑戰呢,倒不如平平穩穩,安安定定的過日子吧。很複雜的討論,我是什麼樣人呢?我可以怎麼回應呢?算了,我還是做自己應該做的,這個時代發生的什麼事情好像跟我無關。其實這個根源就是我們不相信上帝永不改變。不是因為我做的怎樣,也不是因為這個時代變得很好,所以才看到上帝的工作。無論時代怎樣,上帝用不改變,我們怎樣軟弱,上帝的約永不廢掉。
【士2:2】 你們也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
以色列廢掉上帝給的約,忘記十誡命中說不可拜偶像,上帝怎樣做,雖然你們怎樣做,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我們中間有為人父母的,有些父母做的,口不對心,父母對子女講:「你這樣不聽話,不要再叫我媽。」這個是錯誤的教導,不要這樣教。我做牧師和教孩子一樣生氣。小孩子讓我生氣的時候,我記得他們小時我這樣對他們講:「你讓我生氣,令我要懲罰你,我很不開心。」但是我又說: 「我雖然打你,但是我永遠是你的父母。」
上帝怎樣﹖當以色列百姓拜偶像的時候,廢棄了與神所立的約,上帝說:「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這就是我們有勇氣面對時代問題的根源。因為我們相信上帝不改變,在以色列百姓軟弱中,神興起合他心意的人為我完成他與人所立的約。
第二個:失去大時代的原因
以色列為什麼失去大時代﹖
【士2:3】 因此我又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剛才2章:1-5節其實是1章的一個小結。
【士1:1】 ……我們中間誰當首先上去攻擊迦南人,與他們爭戰。 【士1:2】 耶和華說,猶大當先上去,我已將那地交在他手中。 【士1:21】 便雅憫人沒有趕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與便雅憫人同住,直到今日。 【士1:22】 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約瑟的家不是支派的名,他是代表了瑪拿西和以法蓮。22節約瑟家指的是以法蓮,看士師記,以法蓮這個大的支派帶來很大麻煩,他們講話聲音很大,相當兇猛。從猶大到約瑟家,跟著27節瑪拿西;30節西布倫;31節亞設;33節拿弗他利;34節但。
【士1:27】 瑪拿西沒有趕出伯善和屬伯善鄉村的居民,他納和屬他納鄉村的居民,多珥和屬多珥鄉村的居民,以伯蓮和屬以伯蓮鄉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屬米吉多鄉村的居民。迦南人卻執意住在那些地方。 【士1:29】 以法蓮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於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蓮中間。 【士1:30】 西布倫沒有趕出基倫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於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倫中間,成了服苦的人。 【士1:31】 亞設沒有趕出亞柯和西頓的居民,亞黑拉和亞革悉的居民,黑巴,亞弗革與利合的居民。 【士1:33】 拿弗他利沒有趕出伯示麥和伯亞納的居民,於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間。然而伯示麥和伯亞納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 【士1:34】 亞摩利人強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們下到平原。
大概地圖環境看,從南到北。約旦河西的9個半支派先後被提到了,除了利未支派,因為利未沒有分到地。這裡把迦南地9個半支派的情況成列在這裡,從南面的猶大支派,最差的但支派。
我們看一下猶大支派,猶大支派可以說是成功的。【士1:19】 耶和華與猶大同在,猶大就趕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趕出平原的居民,因為他們有鐵車。耶和華與猶大同在,猶大是最成功的,但是不能夠趕出平原的居民,因為他們有鐵車。最後但支派。
【士1:34】 亞摩利人強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們下到平原。有2個類似的地方,最好的猶大,最差的猶大,都是住在山地,不能夠下到平原。但是猶大是成功,但是失敗。因為猶大主動的。但是34節,但是被動的,外邦人主動,不許他進入平原。
所有的支派,沒有一個支派能夠完成在神面前所利的約,完成他們本來能夠完成的工。2章有小的結論。【士2:2】 你們也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
以色列人與這地的居民立約,十分諷刺,不守神的約,反而與當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簡單的說,以色列人與當地的人同化,又立約,又拜他們的偶像,從這裡開始到亡國。以色列人從來沒有離棄耶和華神,不過在耶和華神之外多加其他的偶像,甚至拜被的神覺得就是耶和華神自己。他們不是對神沒有心而自稱神的子民,但是不是全心全意相信神。以色列人同當地的居民立約,生活被同化,他們沒有拆毀他們的祭壇,反而拜他們的偶像。
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與當地人妥協合作是根,還是拜偶像是根﹖當我們生活不能夠以上帝為中心,拜偶像取代上帝的位置,用以色列人的情況來講,他們不能夠完全的將神作為神,除了神之外又加上其他的偶像。什麼是根,什麼是結果,聖經裡面很多次提到,因為以色列人與神的關係斷開,所以生活出現問題。羅1章講到。
【羅1:18】 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
什麼是不虔不義?不虔是沒有虔誠的面對神;不義是與人相處不義的事情。他們把神所造之物當做偶像來敬拜,然後神任憑他們道德的敗壞的時候,這個是果。在任何時代都這樣:首先不以神為神,然後生活上面出現問題。對以色列來說,同當地的人立約通婚,放棄神子民應有的生活。今天面對社會上的眾多問題,在教會神學界,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說佔中,有的人反對,有的人贊成這樣的行動,甚至有些人說年輕人就贊成,我這樣年紀就反對。這不是合適的場合講的地方。我想講關鍵地方,無論你持守什麼立場,你有沒有從上帝角度看這個問題呢﹖從上帝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怎樣回應﹖面對這個世界,是不是你被同化了呢﹖面對問題的時候,如果我覺得對的我不擇手段達到這個目的,這是士師記責備的事情。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個人成了自己的王,我認為對的就做。我們可以有不同意見,不過我們有一位上帝。上帝怎樣吩咐我們呢?耶穌的榜樣怎樣呢?面對時代的不義怎麼回應呢?態度應該怎樣呢?這個是處理問題的關鍵。以色列百姓被同化的根源,就是不以上帝為上帝。上帝看見怎樣的情況,怎樣回應呢?
【士2:3】 因此我又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 【士2:4】 耶和華的使者向以色列眾人說這話的時候,百姓就放聲而哭。 【士2:5】 於是給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眾人在那裏向耶和華獻祭。
如果你們單單看外面情況,神說我會把這些百姓繼續放在你們當中,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以色列不盡責任,上帝不會主動拿掉這個困難,這個困難繼續在他們中間,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這個困難會提醒你們,這是對他們的提醒,必作你們的網羅。你與他們立約,你不拆毀他們的祭壇,他們的偶象成為他們的網羅。面對這樣的情況,以色列有什麼盼望,上帝講了這樣的信息,期望以色列人怎樣﹖
第三個:重拾大時代應有的方法
【士2:4】 耶和華的使者向以色列眾人說這話的時候,百姓就放聲而哭。 【士2:5】 於是給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眾人在那裏向耶和華獻祭。
波金是什麼地方,解經有不同推論,大概知道地圖上很難具體找到叫波金地方。波金的意思是「放聲大哭」。波金在1節同樣出現,神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
原來在早期七十士譯本,希伯來文翻譯為希臘文的譯本,這是很多時候今天也引用的譯本,那譯本多加一句:吉甲上到波金,那裡就是伯特利。然後我們再看創世紀35:8節,那裡講了一棵樹,講到利百加的奶母叫底波拉,講到他在伯特利那裡種了一棵橡樹,那橡樹的名叫亞倫巴古,亞倫巴古同樣是「哭」的意思。根據七十士譯本,加上剛才讀的這個,我認為波金就是伯特利,或者波金最低限度是伯特利其中的一個地方,伯特利是什麼呢?伯特利的意思是神的殿。當他們哭泣的時候,他們回到神的殿,他們聽到神的信息地方,就是上帝面前悔改哭泣,悔改不以上帝為上帝,與當地人立約,具體的表達是向耶和華獻祭。悔改的時候就在那個地方、得罪神的地方築壇獻祭。獻祭表示以神為神。他們心裡悔改,然後築壇,向上帝獻祭。
弟兄姐妹,築壇是宣誓上帝在這個地方的主權,我再一次用上帝的方法在這個地方與居民相處。面對時代的很多挑戰,不全心以上帝為上帝的話我們就會任意而行。首先要悔改,如果沒有百分之百以上帝為上帝我們都要悔改。處理問題上面不以上帝為上帝而以自己的方式,悔改築壇,表示上帝在這裡。面對社會上很多分化——我很無奈這樣講:其實上帝興起很多人,在政治界裡面有很多很好的基督徒,他們都願為神工作。但是可惜的是很多基督徒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嘗試用上帝的角度看。在娛樂界有不少基督徒,基督徒影響力在哪裡呢?發生了多大的作用呢?神的心意是什麼呢?
教育界可能有更多的基督徒,基督教學校有很多基督徒老師。我們會問基督徒在教育界、在整體的社會發生了什麼重要﹖我們是否同化﹖是否無奈的繼續用社會的方法呢﹖我們與士師的時代一樣。大專學生,我們教會面臨一個問題,今天的年輕人比例方面是教會最少的一個群體,一般教會年輕人的工作面對很大的問題。很多大專學生面對很大的挑戰,教會告訴他們同性戀是問題,但是上了大學,教師和很多活動面對很大的難處,我想問:是否能夠築壇、在那裡宣誓神的主權﹖能夠和眾多的弟兄姐妹聚在一起面對不同的世界的文化帶來的挑戰﹖
到內地工作,有人說十個回去內地工作的人十個發生外遇,問題嚴重。同樣問:上帝給我們的處境有什麼意義﹖我怎樣回應上帝,我怎樣在這個地方築壇呢?家庭主婦是否為上帝築壇呢﹖為家人禱告,為鄰舍禱告。上帝讓我們活在這個時代,總會有時代的挑戰。如果我們不用上帝的視角看待就像士師的時代一樣,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沒有王,不全心全意以上帝為神。我們要重新建立我們的祭壇,看到社會不同的挑戰,但我們知道,上帝永不改變,他是世界的主宰,他是香港的主宰,是全中國的主宰,究竟哪裡有他的工人,用神的眼光,用神的話語回應這個時代。
我提出一個問題:你肯不肯在這樣的時代以上帝為上帝,全心,全意以上帝的眼光看世界﹖在神的感動下在你的公司,學校,你的行業,為主築起祭壇﹖
禱告
但願上帝跟我們講話,好像當日跟以色列講話一樣,如果我們看這個時代,只是從自己的角度,世人角度來看,沒有從你的角度來看,求你赦免我們,願你打開我們的眼睛,興起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地方為你築祭壇,見證你是全地的主宰。請你保守我們的心,完全的歸向你,我們有得罪你的地方,我們有拜偶像的地方,用其他事情代替上帝的事情的地方,求你赦免我們,求你看顧我們。
奉耶穌基督聖名禱告!!!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