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佈道牧養
寧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 教牧處理家暴除盲點
2018年02月09日05時19分 上午 Posted.
 | » 贏了場交輸了個家,值得嗎?(圖:「社會福利署」反家暴宣傳片擷圖) | 社會福利署早前舉行「壯志驕陽嘉許禮」,嘉許受社署監護的兒童及青少年學業成績表優異,當中有得獎者曾經歷家庭暴力。有基督教團體曾對家庭暴力問題發表意見。 現時就讀中學的得獎者陳嘉鑫透露,小學時經常受到家暴,父親因情緒問題,曾以皮帶、椅子甚至菜刀體罰或恐嚇,又曾用熱湯淋頭,又因為中文默書不及格被禁止上學等,後來父親突然跳樓身亡,他被送到兒童之家的院舍。 對於家庭暴力問題,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黃慧賢曾表示,早於2004年社會福利署因應當時天水圍家庭頻發生慘劇,成立了「天水圍家庭服務檢討小組」,為家暴服務作整體檢討,將社會各部門重新協調,為被虐的婦女或家庭成員提供實質支援,培訓前線社工提高對家暴的敏銳力,以能及早察覺和介入。 黃慧賢指社區充斥著暴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單是子女,婦女亦佔多數,面對暴力的威嚇,教會作為世上的鹽和光不能坐視不理,但怎樣處理卻值得商榷。
華人社會對家庭暴力問題普遍帶著息事寧人的心態,正所謂「寧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或「床頭打交床尾和」, 黃慧賢認為教牧不應認同坊間的理解,不去正視受暴者在家中深受暴力威嚇的處境。
她指出,教牧對家暴的遲緩反應,可能間接導致被虐者迫與施暴者同住,因而未能徹底解決家庭暴力的問題。教會在教導上亦過份強調婚姻價值,間接否定了暴力家庭離婚的可能。「教牧要知道,若受暴的家庭最終要走上離婚收場,責任不在於受虐者,而是施虐者要承擔行使暴力後應付上的責任。當配偶以暴力對待,藉以威脅控制對方,這亦毀壞了原先所締結的婚盟。」
她曾接觸一個案,受虐者尋求牧者幫助時,牧者卻勸告當事人「在主內,妻子要順從丈夫,他行使暴力是因為他對妳有所不滿,妳不如遷就他多一點吧!」
黃慧賢認為教牧在輔導的過程,常過份強化男主女輔的性別角色,這只會成為男性向女性施暴的幫兇。「我們要深刻反省正確的兩性關係,重視雙方的權利,透過探索新的男性牧養模式,去除男權下的操控慾和權力慾,這或許是化解家庭暴力的長遠目標。」
不過,黃慧賢認同要徹底根治家庭暴力談何容易,教會對暴力家庭的牧養工作仍有待進一步探討,期望教會正視過去對家暴牧養上的限制。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