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牧会事奉

加拿大华人神学院新任院长区应毓专访: 中国牧会事奉
区应毓院长、师母与家人
区应毓博士于今年九月九日正式上任加拿大华人神学教育协会的院长。拥有多年丰富的牧道经验的他,曾在多所中国大学与神学院担任过客座教授,也在菲律宾人圣经神学院任职过教授与院长。这次专访特别邀请区院长与我们分享他在中国牧会事奉的经验。

记:记者 区:区应毓博士

记:区院长能不能请您分享一下您之前在中国牧会的经验?

区:我过去十三年是在中国作培训,现在是在加拿大的神学院里当院长侍奉。之前在中国时,我主要是和当地的神学院、各个培训中心以及教会为不同阶层的中国同工们做培训,培训对象也有些是少数民族。

现今在中国有五万多间合法注册的教会,以及数不尽的家庭教会,但在这些教会当中真正受过3年以上正规培训的传道人却不多,未能真正牧养这广大的信众。另外,当地牧会的人大多是有些是拥有丰厚文化基础底子的义工,例如是退休教师们,也有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义工。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信主五年以上,但却从未受过正统的神学教育,因此我们的牧会主旨是想要借由有系统的神学课程来培训他们,在神的话语上建造他们。

记:对于中国政府对教会严谨的管制,在牧会时会面临到怎样的挑战?另外,对于要前往中国牧会的人有甚么的建议呢?

区:要去传道前当然要先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法律的情况,且要清楚前往的目的。牧会主要目的不是要去那里当主人以及管制当地教会与同工们,而是要以仆人的姿态去事奉、栽培他们。通常前往中国牧会的人大多有有深厚且丰富的圣经知识,除此之外,他们前往中国时,通常也会携带一些基金资源进去。在这样丰厚的资金与研经经验的情况下,很多牧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支配指挥者,开始掌管起了当地教会,因而引起当地牧者和同工的反感。

所以要前往中国牧会时,牧者的挑战是要学习在丰厚的圣经知识以及资金的情况下维持仆人的身分谦卑地去服侍栽培他人。相同的,对牧者们的建议则是要他们时时提醒自己是要以仆人的姿态前去将圣经的真理传给众人,而不是去当人的主人。

记:中国有很多基督徒,但在中国政府严谨的把关下,所建立的培训中心有所限制。面临这样的缺乏,海外的基督徒能给予怎么样的支援呢?

区:在中国,正式的神学院有十八间,而每间大约可容纳一百人。要满足现在日以递增的基督徒人口,真的是供不应求。因此,除了正规的神学院以外,每个城市都有建立一些培训中心以提供基督徒同工们一年至两年的正式培训或以三个月为期的短期培训。由于牧者的短缺,培育中心以及神学需要大量提供的牧者给教会,因此培训期间不如海外的神学院能长达四五年之久。

对于这方面的缺乏,海外的基督徒除了可以为此方面祷告之外,也可以给予一些津贴来帮助建设校舍。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很鼓励他们进去为当地的信徒做短期的培训。这样透过不同的管道,使神的福音能传到当地。

记:这些培育中心和神学院所在地都在集中在大城市吗? 对于农村的人民有没有类似的福音资源呢?

区:在中国有八成的基督徒都在农村。虽然农村没有这些正规的神学校舍,它们定时会举办一些短期培训的活动与特会。这些培训活动通常会在农闲期间以及中国三大节日时,当出外工作的年轻人返家时举行。因为农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大都市工作,只有在节期时才会返乡,所以农村教会会把握他们返乡的时间开办一些培训课程好装备这些人。有时我们海外的培训者也会配合当地的节期与当地的教会合作为那些人做短期的培训。

记:在城市工作的这些人每天会面临世俗主义和基督主义的一些文化冲击。针对这方面,当地的基督教机构或其他机构有没有采取甚么行动?

区:有些公司,例如是海外的外资公司,它们的老板是基督徒,因此公司会不定时的举办基督教类型的活动,并邀请员工参加。有时他们也会邀情一些培训人员进公司针对舒压以及情绪管理等等主题主办讲座与研讨会。有些工厂甚至会更积极的办起了布道会,例如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就会常常邀请人来做圣经培训工作。因此,透过这些不同的管道与活动,神的真理也被带进了人们的生命。

记:说到情绪管理,近年来情绪障碍者,例如患有忧郁症者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对于这样的趋势,院长您有甚么想法?

区:过去的中国人不善将情绪表达出来,大多时间都会将情绪藏在心中。但随著情绪障碍者人数的增加以及公开化,在许多大城市中很多基督徒举办一些对外开放的心理协谈研讨会或讲做来为人们做心理辅导。因为情绪障碍的普遍化,一向较严谨的政府也开始担心人民的心理健康,因此对此类型的活动,管制会松懈了一点。这类型活动有包括免付费电话热线、面谈、讲座、音乐会等等,借由世俗的管道与方式以圣经真理为基,将真理带入人的生命当中。除此之外,在中国基督教的网页也相当繁多。虽然政府在这方面管制较严格,但在这样的管制下,网路福音依旧火热。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